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打造“不落幕”的展销会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天淇 潘之望

2020-12-22 21:01 语音播报


寒冬时节,大风降温挡不住北京市民购物的热情。南三环草桥东路上的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里,每日新鲜供应的内蒙古酸奶,上架几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西藏大学生手工制作的民族服饰和背包,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观看;河北的小米、鸡蛋、麻核桃,装进了大爷大妈的购物车里……一层大厅悬挂的红色条幅上,八个大字十分醒目:爱心北京,消费扶贫。

下午4点,62岁的张满业和老伴儿正在把手里的三个购物袋重新分类装包,老两口儿逛了近1个小时,收获不少,“羊肉是内蒙古的,鸡蛋是保定的,还从一层超市买了点儿水果和菜,多买点儿也是给贫困地区做贡献。”

北京是一座拥有2100余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2016年,北京曾举办河北、内蒙古等对口扶贫援建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短短4天时间就有超过2.6万人带来超过1100万元的销售额。一边是北京市民“买买买”的巨大消费需求,一边是贫困地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农产品,如果能在这两者之间搭建起一条持续、稳定的销售通道,消费扶贫将发挥出更大价值。

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应运而生。自2019年1月22日正式开业运营起,占地近1万平方米的展厅汇集了来自北京扶贫协作8个省区90个县级地区的4000多种原生态优质特色产品,在为首都市民打造一个“永不落幕”扶贫产品展销会的同时,也让贫困地区人民的“钱袋子”和首都市民的“菜篮子”联系得越来越紧密。

双创中心二楼,占地360平方米的西藏展馆里有一处经过特别布置的“会客厅”,被绚丽彩绘所覆盖的藏桌,造型粗犷古朴的茶炉、茶汤锅、酥油桶,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浓浓的藏族风情。27岁的藏族小伙夏加是西藏展馆的店长,也是拉萨净土产品展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现在馆里的产品有食品、饮品、手工艺品、药品这几大类,牦牛肉、青稞、奶制品等单品300多种。”夏加说,馆内还专门设置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展区,卖的都是拉萨大学生自主创业品牌的产品,由贫困户手工制作的背包、围巾、挂毯、民族服饰、纸巾盒销售火爆。

在双创中心二楼,还有河北、内蒙古、青海、新疆、湖北、巴东、河南等7个特色展馆,每一间展馆都由至少一家在当地规模较大、带贫经验丰富的企业牵头,收集汇总当地的扶贫产品,对接包装、运输、销售,负责展馆运营。目前,双创中心共有11家牵头企业入住,带动协作企业300余家,展销扶贫产品4000多种。

“阜平的大枣,涞源的养生粥料、涞水的麻核桃,这三样拼礼盒,500套。”“这是今天早上刚装车运走的,8000箱。现在局面特别好,大家一起加油!”河北保定馆负责人张琳滟这两天忙得不可开交,可还不忘在微信群里晒图“吆喝”,鼓励当地的扶贫企业开发新品,拓宽销路。

保定馆整合了北京对口支援的易县、涞水、涞源、顺平、阜平等8个贫困县40余家扶贫企业的近400种产品。别看现在生意红火,但开馆之初,张琳滟头疼了好一阵。“一说要开展销馆,我们当地特别积极,第一次报名产品参展的有90多家企业,到这儿来一检验,70多家不合格。”回忆起当时的场面,张琳滟尴尬地笑了。

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要想进入双创中心销售,需要经过层层筛选。没起到扶贫作用、没有扶贫认证资质不行,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达不到北京市场准入标准也不行。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双创中心还设置了专门的检测室,每天对不同产品进行质量抽检。

“保定当地很多企业,确实是收的贫困户家里的农产品,确实带动了脱贫,可因为怕麻烦一直没申请过资质,来不了;有的纯手工制作,没包装;还有的觉得展销馆是零售,销量太小……”张琳滟细数当时遇到的问题。

转机出现在今年春天。受疫情影响,双创中心年初沉寂了两个月,3月30日恢复营业后,张琳滟和同事们迅速处理原来积压的订单和新接的订单,到了4月底,大家发现,一个多月的销售额竟比去年上半年还高。

在张琳滟看来,销售额的急剧增长源于消费扶贫政策的“加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都下达了消费扶贫任务, ‘832平台’、电商平台等等很多针对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的政策也越来越好。”张琳滟说,另一边,牵头企业、当地扶贫办几乎是手把手的教带贫企业申请扶贫认证资质,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提升现有产品品质,消费者们对产品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今年夏天,由首农食品集团和物美集团共同打造的首农物美扶贫超市也正式亮相,集中“掐尖”全国多个贫困地区的高品质扶贫产品。北京首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除了位于草桥的双创中心外,全市16个区还建设了双创分中心,每家分中心展销所在区结对帮扶县扶贫产品,形成“1+16”的双创中心网络。此外,双创中心还与超市发、家乐福、物美、新发地等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合作,在全市设立了247处消费扶贫专区专柜。从2019年1月开业至2020年11月,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13亿元,2020年1月至9月带动全市消费扶贫销售额达到195亿元,市民现场采购超过30万人次,带动27.7万贫困户增收。

12月初,北京消费扶贫电商平台“爱心购”上线启动,还将于近期推出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将全国不同地区的农副产品整合到平台,缩短消费者与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的距离,巩固消费扶贫成果。

点亮北京扶贫地图

编辑:杨萌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