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5 15:41
体温检测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测温仪的准确性就尤为关键。为加强疫情防控测温仪管理,从10月31日起,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启动为期10日的测温仪器全面排查及质量专项检查。截至11月4日,已累计对1098家单位,1252台件测温仪进行检查,未发现测温仪销售单位销售不符合规定的测温仪。
11月5日,在朝阳大悦城正门,朝阳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商场内在用的手持式测温仪、门式筛查仪等进行检查。“测温仪是否由专人看管?是否每天进行校准自查?”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购物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回答:“我们的所有测温仪器都有专人负责,每天下班以后,工作人员专人收集所有测温仪,换电池,并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比对,合格后才会在第二天使用。”
在大悦城地下一层一家药店,执法人员查看了测温仪器的进货票据,出厂合格证书等,“咱们药店在售的测温仪共有几款?日常销售情况如何?保存环境如何?”药店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店一共有两款测温仪,都是手持红外线的,全部有票据和合格证书,店内温度也符合产品要求。”
“对销售测温仪,执法人员重点检查是否有质检合格证明和执行产品标准号;对测温仪使用场所,我们重点采集测温产品相关信息,对发现电池电量低、维护不到位、操作不当引起的测温仪测温不准情况,督促整改。要求使用单位停用失准测温仪,加强测温仪的管理与维护,定期进行校准自查,确保测温仪正常使用。”朝阳区监市场监管局计量监督科科长吴永继表示。
截至11月4日,朝阳区市场监管局累计对医院、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单位、药店、办公楼宇、七小场所等1098家单位,1252台件测温仪进行检查,未发现测温仪销售单位销售不符合规定的测温仪,对检查中发现的使用失准测温仪的使用单位,执法单位责令其立即更换计量准确的测温仪。
疫情防控测温仪使用指引
测温仪是重要的疫情防控设备。目前在交通枢纽、医院商超、办公楼宇和社区村庄使用的测温仪主要有“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和“红外额温计”两种,使用指引如下:
一、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
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工作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可对大流量人群进行宽距离快速测温,不停留通过;第二种需要单个被测对象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配合测温,依次通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测温技术对人体表面温度进行快速测量。
(一)安装要求
1.最佳安装环境为:温度16℃至32℃,相对湿度不高于85%,且无风、无强光照射;
2.不能安装在有风的室外、门口或空调出风口等位置,否则测温失准;
3.安装时应根据现场温湿度、风速风向、热反射源等情况,由技术人员设置技术参数进行修正。
(二)使用要求
1.保持环境温度相对稳定,无空气强对流、日晒、振动等;
2.保持测量环境洁净,避免蒸汽、尘土、烟雾等;
3.测量时应避开热源,包括热水杯、温度较高的灯具等;
4.设置候检区或专门的测温通道,避免测量前剧烈运动,保障人体测量前体温稳定;
5.测量时设备应设置为体温模式;
6.用单人式体温筛检仪时,应标记出最佳测量位置,测温时应露出额头;
7.测量体温较高时,应用玻璃温度计测量腋下温度进行二次确认;
8.日常使用中,可使用经过检测的接触式体温计或红外耳温计测量参照人员的体温进行比较,如果偏差过大或者测温重复性较差时,应及时联系厂商进行调修。
二、红外额温计
红外额温计,俗称“测温枪”,使用时对准额头或手腕进行测温,其原理是通过测量人体表面的温度后,再经过温度计本身的修正,换算出人体体温。
(一)使用要求
1.推荐使用环境为:温度16℃至32℃,相对湿度不高于85%,且无风、无强光照射;
2.测量模式应设置为体温模式;
3.经常用医用脱脂棉清洁传感器探头,确保无灰尘、水汽等;
4.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测量位置一般为额头正中央,测量距离一般为1厘米至3厘米或按照说明书要求测量;
5.在温度太低时,测量位置可选择为手腕内侧或其它保温较好的部位;
6.测量误差较大时,可以用玻璃温度计测量腋下温度来修正测量结果。
(二)被测人员要求
1.车内开暖风的乘车人员,应提前打开车窗,使车内外温度均匀后再测量;
2.骑车、徒步的人员如有剧烈运动,应等待3~5分钟后再测量;
3.被测人员的额头应无头发、帽子等遮挡物;
4.被测人员体温较高时,可以用玻璃温度计测量腋下温度进行二次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