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4 05:39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清风北京”深入探寻首都红色地标、红色人物、红色家风、红色文物背后的血脉赓续和基因传承,策划推出《史鉴初心·礼赞清廉》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打不垮的鱼子山
叫山不是山,
鱼子入口难。
山水环田园,
媲美桃花源。
鱼子山,位于距北京市平谷城区东北方向10公里的一个曲折、狭长的峡谷中,原为明代镇守长城的鱼子山寨,后以此成村。因村北崇光门前山石上长满酷似鱼子的黑褐色微小石粒,故名鱼子山。鱼子山风景秀丽、充满灵气,明长城从村北山上蜿蜒而过,清冽的龙门湖水顺着山涧流下,挺拔峭耸的山峰,叮咚作响的流水,伴着鸡鸣犬吠,使这里成为众多游客休闲娱乐必到打卡地。
这个小有名气的村庄,还有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
“打不垮的鱼子山”视觉海报(资料来源:《清风北京》电视栏目)
1937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接受了毛泽东提出的“红军可出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的战略提议。1938年5月1日,刘少奇要求晋察冀军区立即派出部队,配合八路军建立以燕山山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坚持在冀东创立根据地。
鱼子山地处平谷、蓟县、密云等地交界处,背靠燕山,与盘山隔川相望,进可攻,退可守,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鱼子山成为党在冀东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绝佳之地。
1938年6月,八路军第四纵队34大队挺进鱼子山,在此建立鱼子山抗日根据地,创建平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机构均建于此处。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很快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成为日军重点“扫荡”目标。
鱼子山抗战纪念馆外景(资料来源:平谷区纪委监委)
驱车沿夏鱼路直行,至京东大峡谷的北侧便是鱼子山抗战纪念馆。纪念馆外矗立着平谷鱼子山惨案遗址纪念碑,祭奠1941年平谷鱼子山惨案中惨遭日军杀害的180余条鲜活的生命。纪念馆内的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和一段段文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鱼子山与盘山抗日根据地军民前仆后继地反压迫、反侵略、求解放的抗战历程。
从1940年起,为摧毁鱼子山抗日根据地,日军将鱼子山村划为“无人区”,频繁进村“扫荡”, 接连制造多起惨案。1941年11月22日深夜,200多日伪军包围了鱼子山,在山梁上架起机枪,残杀村民60多人。
为了掩护更多的老百姓转移,八路军在鱼子山村北山建立临时阵地,并坚持了45天,面对缺少粮食、棉衣等恶劣条件,很多战士直到牺牲,也从未放弃掩护老百姓转移的任务。对此,老百姓都看在眼里,主动上山打柴供战士们取暖,寻找玉米饼子给战士们充饥,但即使在生死关头,八路军也始终严格遵守纪律,绝不私拿老百姓一根木柴、一个玉米饼子。
据鱼子山村的老人回忆,八路军第一次到鱼子山时,就给村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八路军战士们虽是破衣烂衫,但纪律严明。他们主动帮老百姓干活,打扫院子、担水,却从不住在老百姓的家里,而是住在野外。当时村民们就认定,八路军是人民的武装,一定要跟着党、跟着八路军打跑日本人。
面对敌人的腥风血雨,鱼子山老百姓始终相信共产党,支持八路军,哪怕做出再大的牺牲也动摇不了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据史料记载,一次,日伪军把抓捕到的村民圈在一起,逼问他们八路军的下落,村民誓死不说。恼羞成怒的日伪军,用机枪打死了18位村民,最小的只有12岁。三年多的时间里,日伪军先后烧毁鱼子山2000多间房,抢夺牲畜、粮食等不计其数,被杀害的村民有180多人,10户被杀绝。即便如此,鱼子山的老百姓也从没有出卖过一名党员和八路军战士。
鱼子山兵工厂制造的地雷手榴弹(资料来源:鱼子山抗战纪念馆)
鱼子山还是八路军军工生产的大本营。为解决武器落后、弹药短缺的难题,1939年,八路军在鱼子山村设立冀东军区18军分区军械修理所,后又建造了供给处、炸弹场和卫生所,负责为各级抗日武装制造、装配地雷和手榴弹。而兵工厂的铸造车间、组装车间、木工车间、修理车间和炭窑则分散在鱼子山村四周的山上,隐蔽在树林中。兵工厂的规模很大,最多时村里曾驻扎军工战士数百人。
村民们积极投身到根据地的发展建设中,有的加入修理所,生产地雷和手榴弹;有的参加民兵,负责站岗放哨;还有的组成运输队,冒着生命危险运送武器弹药。
据鱼子山村村民马有志回忆,1945年春,八路军一名侦查员带着命令来到鱼子山兵工厂,要将1500枚手榴弹运送至熊儿寨乡北土门村。15名村民主动承担了这次运送手榴弹的任务,当时年仅13岁的马有志就是其中一员。他说,运送手榴弹的队伍中有60多岁的老人,也有10多岁的孩子,每人牵一头驮着100枚手榴弹的毛驴,沿着山脊走了1个多小时的山路,绕过日军侦查,顺利将弹药送至北土门村。
当时,由于敌人封锁严密,炸弹厂所需焦炭运不进来。为支持八路军,村民主动组成烧炭队,伐倒橡子树,烧成白炭替代焦炭使用。村庄四周的深沟、崖洞中,20多个组装厂和加工点昼夜不停地生产武器弹药,供给前线。尽管日军疯狂封锁,但是八路军的兵工厂一天也没有停止生产。
“铁北寨,铜南山,打不垮的鱼子山。”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但打不垮的鱼子山精神却在这里深深扎下了根。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们重新建设了新家园,“打不垮的鱼子山”精神成为了致富路上的无形资产。鱼子山村办起企业,大力发展果树种植和旅游业,将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开发成了国家4A级景区。
昔日贫穷落后的革命老区,已然成为美丽富足的小康村。但鱼子山人没有忘本,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兵工厂等抗战遗址,一直被作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进行保护和使用,让络绎不绝的参观者重温当年的红色历史。
“打不垮的鱼子山”微视频(资料来源:《清风北京》电视栏目》
精神的力量永远不会过时。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军队和老百姓亲如一家、众志成城打鬼子的抗日故事还在继续讲给后人听,“打不垮的鱼子山”精神也将一代代传承下去。(本文根据公开资料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