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奥会马上就要开幕了!
此时户外吹过的风声好像变成了为运动员呐喊的加油声;晶莹剔透的雪花仿佛成为健儿们展现优美身姿的装饰背景,整个北京的冬季不再寒冷单调,处处扬溢着春节的喜庆和冬奥的活力。
这次2022北京冬奥会设有滑雪、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雪橇、冬季两项等7个大项109个小项的赛事,让我们一下子见识到了这么多惊险刺激的冬季运动项目。这也让人不禁会想知道:在过去的年代,老北京人到了冬天都有哪些体育活动啊?
现在,人们喜欢说:“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
其实,真要说起北平的冬天,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浪漫。俗话说:腊七儿,腊八儿,冻死寒鸦儿;腊八儿,腊九儿,冻死小狗儿;腊九儿,腊十儿,冻死小人儿。
打小儿在北平长大的梁实秋回忆起北平的冬天,用了“不寒而栗”来形容。梁先生比较实在,他说北平冬天好冷,一夜北风寒,大雪纷纷落,但是有几个人能有谢道韫女士那样从容吟雪的福分。所有的人都被那砭人肌肤的朔风吹得缩头缩脑,各自忙着做各自的事。他认为北平冬天的代表不是雪景,是沙尘:北平的尘沙来头大,是从蒙古戈壁大沙漠刮来的,来时真是胡尘涨宇,八表同昏。脖领里、鼻孔里、牙缝里,无往不是沙尘,这才是真正的北平冬天的标帜。
老舍先生在他的小说里也让我们见识到了北平冬天的风:先是空中一阵阵的哨子响,好似从天上射来的千万响箭。跟着由野外吹来的黄沙和路上的黑土卷成一片灰潮,从一切有孔的东西打过穿堂。那城门洞的风更与众不同,好似千万只野牛,被怒火烧着,争着从城洞往外挤,它们的利角,刺到人的面上,比利刃多一点冷气,不单是疼。那一个城门洞分秒不停地涨着一条无形有声的瀑布,狂浪打的人们连连转身,如逆浪而行的小鱼。
看过这样的描写,就不难理解北方人冬天为什么讲究“猫冬”了。
可话说回来了,天再冷,风再大,也挡不住热爱生活的北京人去吃喝玩乐!
酸甜的冰糖葫芦,带着冰碴的蜜柿子,焦香软糯的糖炒栗子,流着糖汁的烤白薯,再加上冬日两大美食——铜锅涮肉和炙子烤肉,厚厚的棉被门帘挡住呼啸的西北风,热气在玻璃窗上凝结成冰花,守着一团炭火或涮或烤,大快朵颐,老北京的冬天也就没那么难熬了。
还有的人家会做个“九九消寒图”,又给冬天增添了别样的雅致。每天染上一瓣白梅花,或是描上一个笔画,等到九朵白梅变成红梅,庭前垂柳珍重等到春风时,就是寒消暖至,春回大地的时刻。
吃饱喝足之后,北京人又想着往屋外跑了。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北京人冬天的必备项目,肯定是玩冰!现在说的冬季运动项目,过去就叫冰嬉,是古代冰上运动的总称。
打明朝时,每到冬季天儿,皇帝便带着皇族、嫔妃、大臣到皇城内的太液池,也就是今天的北海公园,乘冰取乐。明代宫廷太监刘若愚在《明宫史》中就有描写万历年间宫廷冰嬉的场面:西苑雪晴来往便,胡床稳坐快云腾。胡床即拖床,类似北方的雪橇。
等到清代,在白山黑水间长大的满族人进了京城,那就更重视冰上活动了。每年要举行大典,参加冰嬉人员从八旗和前锋统领、护军统领中挑选,每旗挑200人走冰,内务府预备冰鞋、行头、弓箭、球架。比赛地点在西苑三海,士兵们脚穿的冰鞋是用一直铁条嵌于鞋底中央,礼炮一响,众人向御前飞驰而来,按先后到达,分为头等、二等,搁现在这就是速滑比赛。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乾隆时期内廷供奉所画的《冰嬉图》,冰嬉者一身戎装,前后距离相等作滑行表演。动作有凤凰展翅、果老骑驴、燕子戏水、金鸡独立,队员们在滑行中还张弓射球。那阵仗儿也不输咱们现代冬季运动会的开幕式。
冰上蹴鞠也在宫中盛行。《金鳌退食笔记》说:禁中人于冰上作掷球之战,每队数十人,各有统领,分伍而立,以皮作球,掷于其中,俟其将堕,群起而争之,以得者为胜。这有点近似现代冰球吧。
通过滑冰这一游戏活动既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不失为一种娱乐,所以乾隆皇帝观看之余,曾欣然作赋。中国古代素有冰嬉者,但自古无人为之写赋,乾隆皇帝作《御制冰嬉赋》,也可以看出他对培养八旗子弟各方面技能的重视。
喜欢享乐的慈禧太后也曾率宫人乘坐冰床。冰床形似方床,下床足安两铁条,用人拉行,跑到极快时,拉的人也可以坐在床上。不过宫中冰床,较外边的稍大,上支黄幄,可以避风,供帝后乘坐。有记载宫中还曾在冰上施放烟火,“灿烂辉煌,实是大观!”
清代还有一种打滑挞的冰上游戏。据清人陈康祺《郎潜纪闻》记载,打滑挞是用水浇成冰山,高三四丈,莹滑无比,然后人们穿上带毛的猎皮靴,从顶上站立着滑下来,以到地不倒为胜。这种游戏既惊险又有趣,是不是就是自由式滑雪的前身啊!
至于民间的溜冰就太简陋了,既没有冰鞋,也没有冰场,只在鞋上绑一木板,板上安两根大铁条,平民的冰鞋就齐活儿了。甚至穿着老头乐的毛窝,也可以冰上一逞雄姿。
以往的溜冰有些人还表演长跑,脚上绑上木板,由朝阳门起,顺着通惠河,溜到通州,买上几个糖火烧,来上一罐酱豆腐,立马回京。来回合九十里,现代奥运会速度滑冰男子最长距离的比赛也就1万米,何况还是那样笨重简陋的冰鞋,又没有人工平滑的冰场,那时可真有能人啊!
冬天的护城河、什刹海,岸旁常放着许多冰床招揽乘客,冰床既是一种游戏工具,也是一种冬季交通工具,给钱不多就可坐上一回,老幼咸宜。
早年间,金受申先生在广庆轩听杨云清说《水浒》,傍晚散书,由银锭桥到德胜门来回坐一次冰床,没有滑冰技术也能驰骋冰上,过完冰瘾下来后,在地安桥喝上二两白干,那日子可真是闲适啊!(文/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