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堂丨专家带您识花草——丁香篇
2022-04-21 17:3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春色深深,花香浓郁,又到一年丁香花开季节。从紫丁香到欧丁香,从植物园到街角一隅,从淡雅到热烈,浓郁的花香伴随着每个清晨。全世界目前已知丁香属植物约20种(含亚种),其中中国分布16种。国家植物园(北园)的丁香园里收集、展示80余个种(含品种)丁香。在这些种类中无论在栽培应用还是育种贡献上,都具有佼佼者地位的当属分布于中国的紫丁香(Syringa oblata)和巴干达山脉地区的欧丁香(Syringa vulgaris),以这两种进行杂交育种的‘风信子’丁香群体则是目前园艺栽培应用上最受欢迎的“混血儿”。

本期特邀园艺中心高级工程师,丁香属植物引种、育种专家孟昕,为大家详尽介绍‘风信子’丁香前世今生。

孟昕,园林植物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丁香属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花卉环境布展和科研等工作。多次参与丁香引种、育种和种质资源保存等相关课题并发表相关论文数篇。

中国是最早栽培丁香花的国家,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唐代诗人唐段成士(803-863)在《酉阳杂俎》续集卷九《支直上》记载:“卫公平泉庄有黄辛夷、紫丁香”,记录当时的宰相李德裕将紫丁香,从南方引种到洛阳的平泉山庄栽培欣赏的记载。宋代后,中国的园艺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原来的平泉山庄变成了千余种花卉的李氏仁丰园,造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丁香一词的中文名来源于花朵的形态特征,据明代高濂(1573-1620)所著《草花谱》中记载:“紫丁香花,木本,花如细小丁香而瓣柔色紫,蓓蕾而生,接种俱可。自是一种,非瑞香别名。”较为清晰描述了我们所熟知的紫丁香(Syringa oblata)的形态。

△紫丁香

Syringa oblata

在欧美等国,丁香多泛指欧丁香(Syringa vulgaris),拉丁名属名“Syringa”来源于希腊文“syrinx”,意为“中空的,管子”,’,种加词vulgaris 的意思是“普通的,寻常的,属于群众的”,所以欧丁香的英文名被称作Common Lilac。而丁香的英文名Lilac来源于阿拉伯语“ليلك”("lilak") ,意思为“蓝色”。记载着16世纪欧洲丁香从奥斯曼花园(Ottoman garden)通过巴尔干半岛、伊斯坦布尔到达西欧的历程。

△欧丁香

以上提到的两种丁香可谓是丁香界大名鼎鼎的存在,长相相似,花期相近,好似孪生姐妹,确实,他们在分类系统中,都来自于长花冠管组中一个组系——欧丁香系 Ser. Syringa,主要识别特征是叶片光滑无毛,花序自枝端之侧芽发出,并非顶芽。花大、花冠紫色、粉红色或白色,花冠管远比花萼长,味道香甜,花药黄色,果实光滑。

紫丁香和欧丁香的主要差别在于花期和叶形:紫丁香花期早于欧丁香1-2周;紫丁香叶片基部为心形,欧丁香叶片基部为楔形。其次,两者在分布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分隔。生态习性上,欧丁香喜欢冷凉,而紫丁香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情况下表现更出色。

紫丁香分布于中国12个省,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青海、四川等省均可见到野生紫丁香的分布,主要生长在海拔300-2600米山坡或山沟之灌木丛中。最早的收集多为园林应用。早在1831年就被亚历山大(Alexander von Bunge ,1803-1890)提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十分广泛,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1812-1880)于1853-1856 年第三次到中国旅行时,把它带到了英国。1859年英国植物学家约翰·林德利(John Lindley,1799-1865)根据植物猎人福琼从中国引种的栽培植物最早描述了上海庭院内的紫丁香,“中国人告诉我它来自北方,在北京的花园中很常见……它的总体轮廓更像树;叶子也非常醒目,叶片大而厚,扁圆形。该物种大量开花,紫色的花束非常具有观赏性……”。

紫丁香在被引入欧美各国后,现在不仅广泛栽培,而且因“早花、秋色叶、芳香、抗性强”等特点,吸引了无数育种家对其的选育,杂交出许多优良的园艺品种。引种到欧洲的紫丁香与欧丁香的形态特征极为接近,但花期比欧丁香要提前一到两周,在欧洲经常发芽后又被倒春寒给冻掉了新芽。后法国著名花卉育种家雷蒙(Victor Lemoine,1823-1911),在19世纪中叶利用紫丁香培育出很多当今仍旧流行的丁香品种。雷蒙最先想到了可以把紫丁香的花粉刷到他经常用作杂交母本的重瓣欧丁香的柱头上,期望可以延长花园里丁香的整体花期。这个杂交使他得到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杂交种:Syringa× hyacinthiflora‘Plena’(1876)。Hyacinthiflora的意思是‘开风信子花的’或者‘蓝紫色的花’。

从此以后,这个中西结合的混血儿大放异彩,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品种,我们统一把他们的后代Syringa× hyacinthiflora称之为风信子丁香,它们结合了紫丁香的早花性和欧丁香的耐寒性的双优点,并且比欧丁香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在春天有良好的抗性表现。雷蒙家族数十年的育种工作,包含了雷蒙和儿子埃米尔Emile以及他的孙子Henri三代人的努力。截止到1968年苗圃关闭时,据统计由他们培育的丁香品种高达214个,包括著名的密花品种‘Monique Lemoine’,大花品种‘Flora’,德国品种‘Andenken an Ludwig Spath’等,都是流传至今广泛应用的经典品种。如今法国丁香这个词已经变成了所有重瓣丁香品种的广义统称。

风信子丁香具有花瓣多样性和丰富的色彩,不仅可以增加丁香园丁香品种的多样,将其与各种常见的欧丁香系列、巧玲花系列、普港丁香系列等混合栽植,可以形成早、中、晚花期连接,延长丁香整体赏花期,每年春天至少可以让丁香盛开六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国家植物园(北园)里的风信子丁香吧!

△[布兰奇]风信子丁香

△[宣言]风信子丁香

△[安娜贝尔]风信子丁香

△[阿赛斯皮]风信子丁香

△[波峰]丁香

△[克拉克斯巨人]风信子丁香

△[斯特利]风信子丁香

△[弗雷德里克]风信子丁香

△[少女的微笑]风信子丁香

△[布氏]风信子丁香

△‘紫霞'风信子丁香

△‘紫玉’风信子丁香

△[密花]风信子丁香

参考文献

[1]臧淑英,崔洪霞.丁香花[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臧淑英,刘更喜.丁香[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3]张美珍,中国植物志第十五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

[4]FIALA J L.Lilacs,the genus Syringa,Timber Press, 1988

[5]FIALA J L.VRUGTMAN F.Lilac: A gardener’s encyclopedia,Timber Press, 2008.


作者:

国家植物园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