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0 14:21
餐厅管理人员篡改效期标签,食材不按时废弃;员工拆掉外包装,将过期食材“化整为零”;烹炸用油长期不更换,相关指标超标近一倍……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新京报记者暗访必胜客北京和谐广场店和魏公村店,发现后厨存在多项食品安全问题。对此,必胜客中国今天上午回应,已立即对上述两家餐厅进行闭店调查;丰台和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也已第一时间对涉事门店依法立案查处。
过期菌菇“点缀”在新鲜出炉的比萨上,提拉米苏的有效期标签从周二改成周三又改到周五,烹炸用油何时换新全凭工作人员感觉……虽然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屡屡刷新卫生底线,但身为知名餐饮店,必胜客两家门店的后厨乱象,还是令人触目惊心。该换的油长期留存,不该换的标签却来回撕改,一系列暗箱操作,无非是为了降低食材成本,提高经营效益。难道经营者就真的绕不过弯来:一再留存的岂止是就快发黑的食用油,还有门店和品牌的“黑历史”;一次次换掉的,也不只是日期标记,而是消费者的信赖,是商家应该坚守的正道和良心。
尤其令人气愤的,是此次涉事门店之一的必胜客北京和谐广场店,今年3月因食材超保质期,被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5万元的处罚。仅仅事隔3个月,在记者卧底的半个月里,改换效期标签的情况几乎每天仍在后厨重复上演,且这项“秘密工作”几乎全由餐厅管理人员实施。挨罚之后没有认真整改,反而“重操旧业”,一方面说明门店经营理念从根子上就歪了,并没因为一次监管处罚而纠正过来;另一方面也说明,门店并没有把5万元罚款放在眼里,改换效期标签所能省下的利润或相当可观。既然不思悔改,那么,如果这次调查发现问题依旧,就应该罚到痛处。
必胜客中国的回应,其实在消费者的意料之中。按照此前其他品牌在食安形象“翻车”后的处理规律,无非是发出深表遗憾、坚决整改的声明。然而,就像必胜客一名工作人员无意中感叹的,“偷摸去改就行,这种事老大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必胜客中国真正该反思的是,门店胆敢屡次违反操作标准、踩踏食安底线,是不是后厨潜规则、是不是多个门店的普遍做法?近年来,华莱士连锁店、“胖哥俩肉蟹煲”、无锡星巴克等等知名餐饮品牌后厨问题被接连曝光,连锁企业要锁住食品安全,真有这么难?后厨卫生事关食客健康,不能成为一道无解题。
在必胜客的自我介绍中,常有这么一句,“正如它的名字,从1990年在北京开出中国第一家餐厅以来,就以‘必胜’的信念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喜爱。”然而,从该品牌两家涉事门店的操作失范来看,不过是名中有“客”,心中却漠视食客的健康和安全。突破食品安全底线,必胜客就将失掉“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