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四合院,半掩的院门,锃亮的门钹,门前厚重的石礅儿,老槐树下遛鸟的闲人,一群群互相追逐的小孩,构成了北京独有的胡同风情。
今天,我们将带您走进交道口北头条,一同探寻胡同里“隐秘的角落”。
交道口北头条,位于交道口东大街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南有支巷通交道口东大街,北有二条支巷通交道口北二条。明代属崇教坊,称头条胡同。清代属镶黄旗,沿称,宣统时称大头条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梁家湾、东仁里、翔凤胡同并入,改称交道口北头条。
游览于交道口的胡同里,您能明显感觉到它的不同之处。在其他胡同里,很少有机会看到一个精美的门楼,即便少数胡同里门楼很阔气,却不见得精致,而交道口北头条胡同里恰好相反,门楼不见得多么宽大,宅院不见得多么阔气,但砖雕却精致夺目。
《天咫偶闻》中记载:“交道口头条胡同有地名范家大院。考其地为范文肃公文程故居。”范文程前后历任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朝,官至大学士、太傅兼太子太师。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根据专家学者反复研究考量,21号院很有可能就是曾经的“范家大院”,相传是范仲淹十七世孙范文程的故居。
“21号院”的大概预览:
古时候,为了支撑门框、门轴,都会做一个门墩,主要有箱形和抱鼓形(抱鼓石)两种。一般书香人家放箱形,武将门前是抱鼓石。抱鼓石两侧图案以转角莲最为常见,讲究的可以做成其他图案,如麒麟卧松、犀牛望月、蝶入兰山,也有的做成五世同居(五个狮子)的图案。圆鼓上面一般为兽形,上面有站狮、蹲狮或卧狮(俗称狮子狗)。其大门是典型的金柱大门,门框上有四颗门簪,是平民里级别最高的大门。所谓金柱大门就是用倒座房的一间作为屋宇式的大门,因为房屋最外一排柱子称檐柱,檐柱之内的一排称金柱,门扇被安在向外的金柱之间,因而称为金柱大门。金柱大门门道较广亮大门浅。古时候官越大,门越大,门槛越高,北京百姓常以“高门槛儿”作为大户人家的代称。
经过岁月的洗礼,院子终究是有些老旧,但这些精致的手工艺品,依旧亮丽夺目,如今要再提起交道口北头条21号院,居民们纷纷竖起拇指点赞。
伴随着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落地,街区“美丽”的支脉从街巷不断向院落延伸,交道口北头条也从“面儿”到“里儿”逐渐焕发新生。
“我们这小院以前一到下雨就全是积水,地面经常返潮,电线也是毫无规划地到处乱走。后来在街道的帮助下,我们有了改造小院的机会,让小院的环境越变越好。”交道口北头条21号院的赵大鹏说道。
据悉,2021年下半年,交道口北头条21号院被列入“美丽院落”改造计划,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交北头条社区联合施工方、设计方、调解方等,一起与居民召开议事协商会,商议小院的改造内容。
经过多次召开协调会,并综合居民防火、防汛、用电、便民等需求,一致决定,对院内外的墙面进行重新粉刷,增加安装新的太阳能灯和晾衣架等便民生活设施,重新铺设透水砖等十余项改造内容。
“如今的小院改造真的是太让我们满意了,”赵大鹏脸上带着微笑,“尤其是下水,这是我们小院改造的一个难题。感谢设计方采取的吸水砖缓解了我们这小院下雨积水不通的困扰,同时还将我们小院重新翻修,规划电线、粉刷墙面、铺设地砖、建造花坛、修建雨棚……院子变得更加整洁大气,大家进出小院也比以前更方便了。”
提起自家小院,赵大爷兴致高涨:“据专家说,我们这院子是明末清初的建筑,起码有三百年的历史了。正宗的老北京四合院就是一个家庭住一块儿,我们这院子就是这样,都是亲戚,在这住着,可满足了。街坊邻居之间的感情可好了,尤其是以前结婚的时候,你家拿个盆,我家凑个碗的,别提多热闹了。这街坊四邻的感情正是咱老北京情怀的体现。”
据赵大鹏回忆,这院子是1948年爷爷奶奶买下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爷爷、奶奶等家中的长辈在这里消逝,新的生命也在这里诞生。这里的每一片瓦、每一块砖、每一个角落,都有着家人的印记。
“不过现在时代发展太快了,你看以前,大家还每天订报纸坐在院子里看,现在回到家,把门一关,就只顾着看手机。从1976年大地震以后,我们这片的环境就没有以前好了,不过好在周围的设施都不错,六院、鼓楼中医院、协和都挺近的,出门就是地铁,生活非常便利,特别感谢党和国家的建设,我们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
“下水问题困扰了我们很久,一到下雨的时候,雨都往屋里渗,后来社区给我们修了雨搭,雨再也不会和着泥弄到墙上脏脏的。”家住交道口北头条78号院的叶瑞萍说道,“以前水压不稳,大家洗澡、洗菜、洗衣服都特别不方便,院子里地上也是坑坑洼洼的,我们晚上都不太敢出来,生怕磕着。”叶瑞萍回想着以前的小院,觉得环境甚是艰苦,“后来经过街道的翻修,重新铺设管道,规划水管走向,安装晾衣架,工人师傅们忙活了半个多月,帮我们把小院建设得越来越好,大家都很开心、满意。”
改造后,叶瑞萍也成了小院管家,为邻里服务,将大家的问题反映到居委会,切实为大家排忧解难。
在“美丽院落”改造过程中,安定门街道充分践行区委要求,切实做好城市品质“净”字文章,推动街巷院落更富生机底蕴。实践证明,此次“美丽院落”改造获得了居民一致好评,为此,院里居民特送上锦旗以表感谢。
随着北京对胡同里“开墙打洞”的综合治理,以及对于民居四合院的科学修缮与规划,使得胡同也恢复了原有的结构肌理,留住了原本的味道,居民也留住了曾经的记忆。
而今漫步于交道口附近,每一条笔直的胡同中,依然保留着曾经的影子。街角的小花、高大的槐树、路边的自行车、悠然的老街坊们......不同的是斑驳的砖墙得到修葺,地面变得平整干净,每一扇大门的背后,也不断增添着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