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朝阳农村新变化(十二)(文创产业篇)|文创产业绘就高碑店发展新底色
2022-11-01 23:0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年来,在朝阳区“三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下,高碑店地区充分发挥处于国家文创实验区核心带、以及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核心区的地域优势,毗邻中国传媒大学的人才优势,得天独厚的大运河文化的资源优势,利用疏解腾退土地,结合“一带四区”建设,加速资源整合,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规模集群、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文创产业园区建设。

目前,高碑店地区规模以上文创产业园区30余家,8家文化产业园区获评市级园区,占全区的四分之一。这里,已成为首都文创产业发展的蓬勃热土。

富于时代气息的公共艺术完美融入于城市办公空间,咖啡吧、美术馆等完善的配套设施掩映在园林葱茏绿意间,现代都市人在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享受着美学工作、诗意生活。

高井村立足“全域CBD”的产业定位,对原有产业进行“腾笼换鸟”,规划布局,借助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突出文化传媒产业亮点,推进文化、传媒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以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铜牛电影产业园等为代表的文创园区,全力培育出红庄国际文化保税创新园等特色园区,全力打造国际影视传媒行业领先的聚集地。

数年前,还是无人踏寻的老旧厂库房聚落,建筑斑驳,火车轰隆作响。如今,西店记忆文创小镇被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了工业元素和文创小镇有机融合的“网红打卡地”。

半壁店村的文化产业园大部分是由工业遗存改建而成,这些园区既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又跟随时代的脚步实现了新的跨越。半壁店村坚持“文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发展理念,加强资源整合,加快低级次产业腾退,历时10年,打造了半壁店通惠河畔文创园、西店记忆文创小镇、菁英梦谷广渠文创园等六大产业园区,基本形成科技为龙头,影视传媒、设计创意为主导,时尚消费为特色的多元产业结构体系,也让半壁店村成为了距离天安门最近的美丽乡村。

漫步在古家具街、东店艺术区以及印象里文创园等园区,这里鳞次栉比的建筑融入了中式徽派元素,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与个性鲜明的新媒体文化交织碰撞,凭借着传统美感和“自由生长”的表现力,产业园区实现了多元化“有机更新”。

高碑店村坚持“文化+旅游”的总体思路,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大运河通惠河段文化资源,整合优势条件,发展出古典家具、文化艺术、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建成高碑店古典家具街、印象里文创园、东店国际文化艺术园区等,形成鲜明的漕运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同时,加大培育市场主体,吸引了一批文创文旅融合发展的优质企业入驻,以“文旅”聚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

从废弃的工业厂区到充满时尚气息的文化殿堂,北花园村重塑建筑风貌、引入全新业态,建立众多企业共同创造价值的开放型生态体系,构建“精品化”产业结构,吉里国际艺术园区在更迭中实现了“华丽转身”。

北花园村依托村域特点,把握时机,逐渐将“租赁式”的产业生态向“平台化、集成化、科技化”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扶持园区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将村域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为时尚传媒业,打造了以电商直播平台为主的超级蜂巢文创产业园。同时,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升级,吸引众多高知名度创新创业企业来此处筑巢,建成吉里国际艺术区、服仓产业园等园区,产业集群效应日趋凸显,助力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等行业融合发展,铸就了文化新业态产业品牌。

华腾世纪总部公园、尚8里文创园等,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了以科技创新企业为引领的国际化、高品质的现代文创产业园,也让曾经的“华北第一村”再放光芒。

八里庄村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运营的要求,腾退低级次产业,践行减量发展理念,以服务促增量、以转型促提升,侧重于对金融服务、高科技研发、投资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引入,培育和壮大高精尖产业,向新技术型、高成长型企业集聚的文创产业园发展,建成华腾世纪总部公园、尚8里文创园等园区,科技类产业提升为经济赋能,推动八里庄村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作者:

朝阳农业农村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