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父父子子》:致敬“五十年中华民族奋争史”
北京晚报 | 记者 路艳霞

2023-01-05 11:38 语音播报

进入
京报读书
看更多
+ 订阅

梁晓声出新书《父父子子》

致敬“五十年中华民族奋争史”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最新长篇小说《父父子子》近日由中信出版社出版。面对新作,梁晓声动情地说:“名下有此书,身为中国作家,又去一憾也!”

创作《人世间》后时隔六年,梁晓声带来他的敬意之作——《父父子子》,该作以东北高氏、纽约赵氏等四个家族四代人命运故事,串联20世纪30至80年代“五十年中华民族奋争史”,与《人世间》“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共现百年中国的波澜壮阔。

《父父子子》全文45万字,跨越宏阔时空,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到曾经的革命者成为首批“北大荒人”垦荒拓野,扑朔迷离的世界局势,错综复杂的人生选择,这不仅是个人与国家一起成长的故事,也是一部民族的史书。书中人物鲜活可感,有共产党战士、红色资本家,也有海外华人、二战英烈……国恨家仇穿插爱的温情,无意探讨人性,却超越了人性。既是铁血儿女的列传,也是民族奋斗之白描。

值得一提的是,该作打破常规的叙事角度,力求最大程度地给人以亲历者自述般的现场感。创造性地采用跨国视角,以哈尔滨和纽约为空间坐标,呈现国人和海外同胞异地同心的“双城记”。小说最后,1984年四家人再团聚,父父子子,继往开来。

对于梁晓声而言,《父父子子》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国之近代的史,不唯苦难,不唯悲情,亦有大气节大义勇在焉。一批批铁血男儿,坚毅女子,乃是真真实实的存在。他们和她们,当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国,肝脑涂地终不悔的初心,与日月同光,共山河永在。”梁晓声坦言,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作家,老了老了,却终于也为表达由衷的敬意创作了一部小说,实在是他该做的事,也实在是一种光荣。

面对这部新作,文学评论家郜元宝认为,梁晓声对艰难人生的礼赞,实际上是对生活中真善美的礼赞,因为我们在他有着艰难人生的人物身上,看不到私欲和卑污的灵魂。文学评论家陈晓明认为,梁晓声穿行过迥然不同的时代,为历史作证,为善良辩护,为正义伸张,为生活承担,他的写作因此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他使文学与真善美的结合不再是一个夸大的想象,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梁晓声长期辛勤写作,他更愿意通过这部作品,为自己的写作生涯做一次清晰的梳理,“写作在最初的时候,它给我带来了荣誉,但是越写到最后的时候,我越愿意把文学这件事从神坛上往下降格,再降格,挪到和生活最近的这个位置上,然后通过文学的方式写一部分他者的命运,给更多的他者来看。” 

京报读书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