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斤榴莲称出10斤?公平秤不隐身,“鬼秤”就难现身
北京晚报 | 实习记者 张悦

2023-03-15 13:42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您家附近的市场有公平秤吗?据北京晚报报道,记者探访发现,不少市场难觅公平秤的踪影。有的公平秤被藏进办公室仓库,直接玩起了隐身;摆出来的大多没有通电,旁边既没有标识也没留电话,完全成了摆设;还有的连店员都不知道在哪,顾客想核对分量得费劲寻找。不少市民表示,多年都没见过公平秤了。本应处于市场显眼位置的公平秤,为何反倒隐身?

居民在通双里农贸市场没找到公平秤。图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曾几何时,消费者普遍受到商户缺斤短两的困扰,公平秤应运而生。几十年来,公平秤不断普及,受到消费者欢迎。小秤砣压千金,公平秤秤诚信。公平秤既便于市民复核斤两,也有利于监督商家诚信经营,有助于减少买卖双方的矛盾,提升交易的公平性,可谓是市场的小小“裁判员”。然而此次记者探访的结果显示,公平秤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是顾客不需要了,还是市场觉得多此一举?

客观地说,现在市场环境大幅改进,市场主体的诚信度普遍提高,绝大多数商户不会刻意坑害消费者,所以即便公平秤隐身,也不会出现大面积短斤少两的现象。但是,这不是让公平秤退出的理由。无论是消费者的需求,还是对摊贩的监管,公平秤都还有存在的必要。据法治日报报道,从线下到线上,从生鲜到熟食,从路边摊到品牌店,仍存在不同套路、不同程度的缺斤少两现象,还有做了手脚的“鬼秤”隐藏其间,声称10斤的榴莲其实只有6斤、2斤的草莓只有1.7斤;此外,部分商户电子秤放置较远,称重时顾客根本看不清。会不会秤上搞鬼,依旧是消费者普遍的担忧。不管是找不到还是用不了,公平秤形同虚设,判断商家是否缺斤少两就成了难题。如果确有商家搞小动作,不仅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而无法对证,还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伤及整个市场的信誉。

早在2014年,北京出台的《农贸市场公平秤设置与管理规范》就要求市场内每50台经营秤间,应配一台公平秤。规定写得清清楚楚,为什么公平秤总是被遮遮掩掩,或被扔在一边?到底是来复秤的人少了,还是没有秤可以复?就算复秤的人少了,配备公平秤也是管理规范的要求,其存在能对商家形成有效震慑和监督,避免消费者可能发生的损失。信任代替不了监督,消费者对商家的宽容,倘若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做保障,就很容易沦为对商家缺斤少两的纵容。

虽然说没有公平秤未必不公平,但只有公平秤才能真公平。公平秤的使用不是没有良好案例,据报道,在通州区八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小小公平秤颇受居民好评,只要有公平秤的生鲜市场,公平秤与商家电子秤的称重结果几乎分两不差。有了这样的秤,消费者自然买得放心。让更多公平秤重现市场,消费者可向管理部门反映,但更重要的,是市场管理者应当加强监管,给公平秤擦擦灰,为消费者撑腰,让小秤发挥大作用。

公平秤的要义在于客观公正,它既用来测重量,也用来测人心。摆上公平秤,鬼秤才无市场,才会有真正的市场公平。


编辑:张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