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公园蕙芳园展出的中国兰花中,有这样一群独特的兰花,它们有着敦厚的叶片,带形或长圆形,长短不一,有纯绿色的,也有布满紫色斑点的,叶背也是紫色的,显得与春兰、蕙兰细长、飘逸的兰叶迥然不同。它们就是——兜兰。
它的花朵更为独特,花朵正下方的唇瓣卷曲呈口袋状,因此得名为兜兰,也有人认为像拖鞋的鞋头,称之为拖鞋兰。
它的花瓣质地较厚,向两侧伸展,形态变化极大,长圆形、带型、扭转的飘带形,各具特色;上方的背萼极为瞩目,呈扁圆形或倒心脏形,常具有对比强烈、深浅不同的色晕,并有明显且整齐规则的深色脉纹;原本应分居两侧的两个侧萼片却合生在一起,隐藏在唇瓣后方;花色以绿色、紫褐色较多,也有白色、杏黄色、粉红色等亮眼的色彩。可贵的是它的花朵开放时间会比较长,有的甚至可开放6周以上,并且四季都有开花的种类。
它们的花朵有着色彩丰富、对比明显的纹路和色晕、显著的斑点、有的局部还有毛,充满异域风情,但却是地地道道中国原产的兰科植物,都是兜兰属(Paphiopedilum)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兜兰是人们对兜兰属植物的统称。它们多数都是地生种(如波瓣兜兰),也有少数附生于林中树上的透光处(如紫毛兜兰),主要分布在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林下,性喜湿润而温暖的环境。不少种类喜生于石灰岩山地,见于疏灌丛中和林缘部位。全属约65种植物,中国有18种,分布于中国的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区。
兜兰属植物显然并没有被多少国人熟知,但却是园艺界最受欢迎的热带兰之一。早在1819年和1820年秀丽兜兰(Paph. venustum )和波瓣兜兰 (Paph. insigne )就已被分别引种栽培。现在,全属已知的65种兜兰几乎都被栽培起来了。最受欢迎的是主要原产于我国的硬叶兜兰( Paph. micranthum )、杏黄兜兰( Paph. armeniacum)、麻栗坡兜兰(Paph. malipoense )、白花兜兰(Paph. emersonii )等。
兜兰属植物人工培育的杂种很多,而且新品种不断涌现,大多数都是属内种间杂交,约有数千个杂交种。杂交种兜兰花朵硕大,色彩鲜艳、纯正,花形变化较多。
一般而言,兜兰中喜温暖型的斑叶品种大多在夏秋季开花,喜冷凉型的绿叶品种在冬春季开花。兜兰的栽培比较容易,注意3点即可:
1. 地生兰的盆栽基质要求含有大量有机物、排水良好并能适当保持潮润,附生兰多选用多孔的瓦盆,基质选择更粗的颗粒。
2. 注意夏季要防高温,适当遮阴,避免阳光灼射,温度不高于30℃,夜间则需要凉快的环境,冬季也不应低于10~15℃。
3. 保持60~70%的空气湿度与空气流通。
紫毛兜兰、波瓣兜兰原产于中国云南地区,均为冬春开花的绿叶型兜兰,可从12月至5月陆续开花,是中山公园持续栽培了数十年的兜兰种类。蕙芳园内的展室刚刚上新了数十盆盛花的兜兰,快去一睹兜兰的奇特之处吧。
另外,朱德同志从海南收集并命名的“海燕齐飞”也正值花期,白色的花朵在翠绿的叶片映衬下比翼齐飞,并伴有阵阵花香,不禁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