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科学家胡先骕全集:30年间未曾出版却影响深远
北京日报 | 作者 胡晓江 马金双

2023-06-11 22:12 语音播报

进入
京报读书
看更多
+ 订阅

《中国植物志属》虽是博士论文,

却是中国人完成的首部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专著——

30年间未曾出版却影响深远

《胡先骕全集》胡先骕 著 胡晓江 主编 江西人民出版社

胡先骕(1894-1968)是中国植物分类学的重要奠基人,是中国近代科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同时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国立大学校长和教育家、古体诗人。由中国科学院五位院士担任顾问,《胡先骕全集》历时9年终于完成,全景展示了这位被岁月迷雾掩盖已久的明星科学家的全貌

《全集》第3至4卷是胡先骕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英文),完成于1925年。这是他的博士论文完成近百年之后首次正式出版。

胡先骕在1916年取得加州大学植物学学士学位回国,于1918年开始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更名为东南大学)任生物系教授。在任教期间,他于1920和1921年先后在浙江和江西进行了大规模植物采集,并发现了植物新种。在植物学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后,胡先骕决定再次去美国继续深造,专门研究中国植物。为什么研究中国植物要去美国呢?因为,植物分类的研究需要考证原始文献和经过确认的植物标本。而在中国植物学的起步阶段,中国既没有文献也没有标本,连采集到的植物都无法鉴定,深入研究更是奢谈。美国哈佛大学是研究中国植物的重镇之一。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在著名植物学家Charles A.Sargent(佘坚特)的领导下,收集了丰富的中国植物标本,并汇集了一批优秀的学者,出版了关于中国植物的重要著作,如《威尔逊采集植物志》等。胡先骕在1921年写给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的信中,非常明确地阐述了自己再次留学的目的就是编纂一本《中国植物图志》。

胡先骕于1923年来到哈佛大学,跟随阿诺德树木园的著名教育家与树木学家杰克(1861-1949)进行博士论文研究。经过两年夜以继日的工作,胡先骕在1925年完成了题为 Synopsis of Chinese Genera of Phaenogams:with Descriptions of Representative Species的论文。后人根据英文标题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多种译名,如《中国种子植物科属志》《中国种子植物属志》《中国显花植物属志》《中国显花植物属志要及代表种描述》《中国有花植物属志》等等。《全集》根据胡先骕于1926年发表在《学衡》第51期上的旧体诗《中国植物志属书成漫题》,依然将论文的中文标题记为《中国植物志属》。

《中国植物志属》的伟大意义在于其开拓性和系统性。系统地梳理一个国家的植物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浩大工程,而中国地域广阔,植物异常丰富,全面整理更是难上加难。在胡先骕之前,虽然很多西方植物学家对中国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对西方人来说新奇的植物上,没有人尝试对中国植物做系统性地全面整理。虽然也有中国学者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但都是局部性的工作。直到胡先骕的博士论文才称得上是首次对中国植物的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中国植物志属》采用恩格勒系统记载了中国种子植物的主要属和代表种,包括了种子植物214科1956属约3700种。书中给出了科、属、种的描述、地理分布及科属种的检索表。此书是中国人完成的首部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专著,在中国植物学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胡先骕与哈佛的植物学家们都深知这部博士论文对于中国植物学的意义。胡先骕在1925年回国后就立刻准备正式出版。但是,这是一部长达1500页的英文著作,完全是“枯燥”的专业内容。商务印书馆希望胡先骕能给每一属植物配一张照片。但是,给近2000属植物配照片,即使在100年后的今天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胡先骕在拍摄了800多种植物之后,终因工程太大没有完成。在之后的1930-1940年代,中国植物学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植物的种类被不断地发现与记载。胡先骕希望能把新发现的植物类群加入《中国植物志属》,但终因连年战乱而未能如愿。

《中国植物志属》虽然没能正式出版,但这部博士论文在中国植物学界内部的重要性是公认的。在1920-1930年代,国内各植物学研究机构将此论文相互辗转传抄达十次之多,成为两代中国植物学家研究中国植物种类并确定中国植物分布与分类的重要参考资料。有些打字本历经了战乱和社会变迁保存下来,至今依然保存在一些重要的植物研究机构的图书馆中。它们外貌各异,打字精度不齐,甚至各本内容之间也互有出入,都留下了鲜明的历史印记。

在胡先骕1925年的博士论文完成之后,将近30年时间没有人试图推出新的版本。直到胡先骕本人1951年出版的《种子植物分类学讲义》才得以完善。毫无疑问,早在1925年,胡先骕留给后人的开创性与权威性工作——《中国植物志属》,为了解今天中国植物的家底,并于80年后《中国植物志》的顺利完成,奠定了无法替代的坚实基础。

这部书在完成将近100年之后最终以原貌正式出版,不仅仅完成了胡先骕的个人心愿,更是为中国植物分类学的百年历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胡晓江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马金双为国家植物园[北园]首席科学家)

京报读书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