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1 12:28
偶然遇见的一些人,常常让我过目不忘
在尘埃里发现金子般的光亮
《路遇见路》 裘山山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路遇见路》,是我最新的短篇小说集,也是我最看重的短篇小说集。它收录了我近三年来所创作的12个短篇小说。大部分篇目被各家选刊选载过,其中两个还获了奖。我一直热爱短篇小说,每开始讲一个新故事时,都希望自己写得更有意思些。故在故事结构和讲述风格上,都做了新的尝试。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人。对我而言,写出每一个人的独特和光亮,才是文学的意义。
生活中,偶然遇见的一些人,常常让我过目不忘。不是因为他们很美或很帅,也不是因为他们很牛或很傻,而是因为他们特别。他们身上的那种与众不同(有时是一个动作,有时是一句话),会让我忍不住去关注他们,甚至去刨根究底。这样的偶遇时常成为种子,落入我的心田,而后发芽,长出一棵小树(小说)。
有意思的是,我所关注的这些人,大都来自生活的底层,卑微如尘埃。我不清楚其中的原委,但在经历了近些年的生活磨难后,我深知,每一个生命都是艰辛的,每一个生命也都是珍贵的,每一个生命更有他独特的光亮,这光亮照亮了我。
《金牙》里那位没有读过医学院却渴望治病救人的赤脚医生,《主人不在家》里那位考上大学先替妈妈打工的女孩儿,《夜行车》里那位得了乳腺癌也依然果断勇敢的女人,《青椒肉丝》里那位终日奔波却一直吃不到青椒肉丝的打工妹,《我只见过他两次》里那位落魄衰老的厂长,他们都让我“过目不忘”,每每念及便忍不住心酸,心痛。当我用笔墨书写他们时,一颗心总是变得非常敏感,细腻,柔软。我甚至希望我能匍匐下去,倾听他们,触摸他们。
《航班延误》里,发生在两个时代的两个故事,因为一次延误的航班而交集。应该说,两个故事各有光亮,但如果没有后面那位老书记的故事,没有他的大善,我就不会写前面那个故事。我承认我不是个勇敢的人,当善与恶相交时,我往往会因为感动的潮水涌来而熄灭了仇恨的怒火。但我清楚地知道,那样的恶是不应该被忘记的。所以我希望用我的故事,来擦亮模糊的记忆。
《事情不是这样的》也讲了两个故事,或者说是三个故事。故事中套着故事。一位作家朋友看后对我说,原来我们写故事的人,也是故事中的人。我说是的,我们在虚构故事,我们的故事却来源于非虚构的生活。虽然,故事的结局让我们知道了事情到底是怎样的,也还不是真相的全部。须知写作者虽然能够安排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也依然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依然会有无力感和卑微感。我觉得作家保持这样的感觉很重要。
而《路遇见路》里的主人公,是一位被一次意外耽误了终生的老司机,故事来源于一个老兵的真实经历,我一听之下感到锥心的痛。在这个故事里,“路”的概念很宽泛,我们的整个人生就是一条路,我们一直走在路上,上坡下坎,直行或者拐弯。作为你自己人生的司机,你可以谨慎驾驶,一次也不违规,一次也不发生事故,你甚至可以在别人发生车祸时鼎力相救,但是,你却不能保证其他人发生车祸时,不殃及到你。这个老兵就是如此,年轻时因他人错误(没有及时给他送达军校录取通知书)遭遇了一场人生“车祸”,受了内伤,一辈子负伤前行。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与生活和解。这个结局或许不是最有力量的,却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毕竟路遇见路,就有了远方。
小说是我对生活的设问。我一直这么说。最近几年我又有了新的感悟,小说不仅是我对生活的设问,它还暗含了我对生活的愿望。就是说,我不只去设问,去回答,还不自觉地在回答中体现了我的立场。故在情节安排上,我会不由自主地代入我的愿望:我希望主人公如此,或者我不希望他如此。于是在很多小说里,我都设计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个结局总是善意的,明亮的,开阔的。人与人彼此包容彼此体谅,而不是冷漠和仇恨(虽然后者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最后我想说,在我们部队上,有个军事训练项目叫“匍匐前进”。意思是,躯体贴着地面,以手臂和腿的攀爬力量向前行进。我愿意将其借用到文学创作上。我想,只有以低姿态匍匐前进,才能避开喧嚣和浮躁,才能看到卑微如尘埃的芸芸众生,才能在尘埃里发现金子般的光亮。因为那些卑微如尘埃的生命,也曾高高地扬起。我愿以我的卑微,向他们致敬。
作者简介
裘山山
出版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春草》、长篇散文《遥远的天堂》《家书》、儿童文学《雪山上的达娃》,中篇小说《琴声何来》等作品,获得过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文津图书奖等奖项,作品在海外翻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