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莫用成人的思维和意愿来培养孩子
北京晚报 | 作者 陈喜儒

2023-07-21 12:29 语音播报

进入
京报读书
看更多
+ 订阅

黑柳彻子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她小时候天真活泼有主见,经常爬树、摔跤、玩沙子、淘粪坑,一双小手弄得又脏又黑,头发脖子耳朵上全是土,被刮破的衣服堆在背后像个鸡毛掸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因为她好说好动影响课堂秩序,被学校开除,但父母没有责怪她,把她送到专收特殊生的巴学园。

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曾游学西欧诸国,深知儿童心理,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他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从不责备、嘲笑学生。彻子和校长第一次见面,就喋喋不休地讲了四个多小时,校长认真听她讲话,而且“连一次呵欠也没打”,这使彻子的内心“感到非常舒畅”。在校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彻子养成了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关爱同学的好品质,后来成为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演员、作家、社会活动家。她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窓ぎわのとッとちゃん》,甫一出版,便受到读者的追捧。

读完这本充满童心、童真、童趣的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忆自己的童年,反思如今身为父亲对儿子的束缚,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重复一个古老的错误,那就是用成年人的思维和意愿来要求孩子、培养孩子。为了让中国的父母和老师少犯错,我与徐前合作翻译这本书,书名直译为《窗边的阿彻》,1983年9月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中国知名的童书出版社,对书籍的装帧设计十分讲究,尤其是插图,《窗边的阿彻》采用的是岩崎千寻夫人的作品,生动活泼。这本书出版后不久,我就看到几篇评论文章,香港的一位作者说他比较了几个版本,认为这个版本的译文准确、流畅,而且句子短、口语化,没有生僻词,适合儿童阅读;《读书》杂志1984年第四期有一篇文章《人若有情人不老》,说在童书中,《窗边的阿彻》独具一格,别开生面。但奇怪的是,这本当时在日本发行近六百万册的畅销书,在中国只印了两万四千册便偃旗息鼓,销声匿迹。不过优秀的文学作品自有其穿越时空的神奇力量,此后,不断有新的译本推出,有的叫《窗边的小姑娘》,有的叫《窗边的小淘气》,有的叫《窗边的小桃桃》,有的叫《窗边的小豆豆》,内容一致,只是书名略有不同;其中《窗边的小豆豆》畅销全国,发行一千多万册,社会反响热烈,以至于不少中国小姑娘的名字也叫小豆豆。

读者是最识货的。我们的译本虽然早,印数少可能与书名有关。《窓ぎわのとッとちゃん》直译为《窗边的阿彻》,准确却平淡,而且“阿×”是南方人对孩子的昵称,北方人一般不用。《窗边的小豆豆》则是谐音,也有一定意译的因素,比“阿彻”可爱、响亮、亲切,容易引起读者的奇思妙想。由此可见,书名似人名,好的书名如同画龙点睛,不仅是对全书内容的概括和升华,还有味、有趣、有神。

如今,《窓ぎわのとッとちゃん》这本书已经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不知有多少可爱的小豆豆应运而生?

京报读书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