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人造热搜的赛道上正挤满跳梁小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13 09:01 语音播报

锐评

不出所料,所谓把寒假作业丢在巴黎的小学生“秦朗”果然查无此人。杭州警方近日发布的通报显示,这一年初在网络上轰动一时的事件系博主团队自导自演。目前,策划者以及搭车蹭流量的“秦朗舅舅”均已受到处罚,但这场闹剧留给我们的思考还在继续。

一条基本事实要素都凑不齐的蹩脚视频,在诸多“二传手”的助攻下,轻易发酵为全网热点。到头来,警方介入才还原真相,而真相又是如此不堪——整起事件没有半点事实,完全是网红为了博取流量而根据段子进行的故事演绎,为了在沸腾舆论中全身而退,还二次造假推出所谓秦朗妈妈的聊天记录。从头至尾,“吃瓜”网友被耍得团团转,倘若不是网红最后玩脱了,这场流量盛宴真是一本万利。

“秦朗”这出大戏魔幻至极,但在视频博主井喷,热搜充斥狗血的今天又不是什么新事。从“女子挺5月孕肚征婚”,到“211毕业男子被裁瞒着妻子送外卖”,再到“女子和闺蜜吃饭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等等,哪个不是轰动一时,最后却均被证伪。不夸张地说,在人造热点这条赛道已经挤满了跳梁小丑,他们眼里只有流量,满嘴全是忽悠。

也恰恰是因为内卷严重,这些闹剧的编排也走向了专业化、职业化。纵观一系列案例可见,造假选题愈发“精准”,什么社会话题热就创作什么,意在制造一种“热梗成真”的观感;情绪愈发“饱满”,婆媳矛盾、性别对立、贫富差距等轮番上阵,就是要引人瞬间上头;影像愈发“真实”,善于拗出监控录像、路人随手拍等原生态造型,增加内容的可信度。种种手段的最终指向,就是模糊真假,忽悠受众,收割流量。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若任由这股造假之风蔓延,势必生产出越来越多谣翻全网的“作业漂流记”。这些狗血内容,大肆占据消耗传播资源,淹没和遮蔽了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公共议题。严厉打击“秦朗式”人造热点,不仅是在维护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网络秩序的稳定性,更是在守护整个社会的理性与文明。

胡编的“秦朗”,好像一支温度计,测出了多少流量拥趸的狂热。这个“秦朗”破灭了,如何避免下一个“秦朗”冒出来?很多问题不能不追问:如何遏制网红哗众取宠的群魔乱舞?平台能否校正眼球经济的根本逻辑?受众能否拒绝肤浅低智的无聊围观?显然,每一个选择都关乎舆论场的生态质量。

改变不会完全依靠自律发生,而是呼唤多部门联动、全方位发力。比如,治理行动要更多些,处罚不妨再重些;强化MCN的日常监管与价值引导,注重虚拟演绎的明确标识;谨慎“吃瓜”,避免盲目。说到底,任何公开传播且意在吸引受众的内容生产,都应当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惟有彻底解决自媒体的把关问题,我们才能和恶心人的“秦朗”说再见。


编辑:崔文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