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 19:58
出租车等着交接班,大型工程车辆停着“趴活儿”,私家车直接当成停车场……近日,媒体循着投诉线索来到孙河组团,发现这里的汽车违停问题十分严重,直接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然而,由谁来治理违停,却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目前只能靠保安进行劝阻。
城市空间是公共资源,车停哪、怎么停,背后是平衡资源、维护秩序的大课题。尤其对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来说,700多万辆的庞大汽车保有量,对接到本就有限的市域面积,任何违规逾矩的“破窗”行为,都会带来明显的负外部性。但按规停车这道驾照考试的“送分题”,现实中却屡屡成为车主自由拿捏的“选择题”。一方面,一些车主文明素质不高,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另一方面,一些地方违停泛滥,也是由于治理力量缺位。街道交管权责不分、道路移交属性不明、小区车位配置不够、执法力量人员不足等情形交织,多方治理力量如果没有很好沟通,还“互踢皮球”,问题很容易越拖越麻烦。
城市治理没有“差不多就行”,一步差步步差。近年来,“精细化治理”之所以成为北京“大城之治”的关键词,就在于其要义是既细分治理任务,又消弭责任盲区。说到底,破解停车之困就是四条逻辑:停车有位、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这固然分属不同责任主体,但并非都那么泾渭分明。就拿停车有位来说,从胡同窄路到老旧小区再到商业街区,北京各区不乏通过共商共治、各方协力、同向发力实现内部挖潜,最终人畅其行的案例。基层以此为麻雀,好好解剖出协同共治的好法子,违停现象一定能找到更优解。
城市交通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汽车与人共同维护。对于违停行为,不乏有车主表示“既然大家都违停,我又何必再花钱停车呢?”这种“有便宜不占”的心态,暴露出规则意识与边界精神的淡漠,少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是非感和分寸感。这也说明,通过流程变革、机制创新,给城市车辆找到“泊位”固然重要,但怎么停车也是一道文明考题,需要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用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