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芝为姓 瑞草如意性自芳
北京晚报·五色土

2024-07-24 15:48 语音播报

深读

百家姓,芝。

芝,本义指植物芝,常以青、赤、黄、白、黑、紫“六芝”标名;芝,也指灵芝。灵芝与“六芝”中的赤芝和紫芝较为相似。因其灵秀、神奇、通透,灵芝还常泛指所有的芝。

芝,一般7月生,春青夏紫,秋白冬黑,古往今来,备受人们崇敬和喜爱,被人们视为祥瑞之草、仙草。“芝颜”“芝宇”,让人一见倾心;“兰芝常生”“紫芝眉宇”,令人由衷敬佩;还有“芝兰玉树”“芝兰之室”,携着美好,从远古走到今朝。

以芝为姓,以天生自带的高贵感、圣洁感,还原了世间原本的模样。


(清)郎世宁《嵩献英芝图》轴

紫芝眉宇

“芳室芝兰茂,春蹊桃李开。”芝,太配得上瑞草、仙草这些美好的称呼了。

在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芝被深情描述:“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神农本草经》将芝列为上品,“上品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芝,本身就是熠熠生辉的,青、赤、黄、白、黑、紫“六芝”,展示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哲学核心阴阳五行的基础理论,在“五色”“五味”的相配中,除了都具备安神、补气、强志的作用之外,还各有特色:青芝又名龙芝,味酸,能补肝气、安精魂;赤芝又名丹芝,味苦,能益心气、增智慧;黄芝又名金芝,味甘,能益脾气、感和乐;白芝又名玉芝,味辛,能益肺气、增勇气;黑芝又名玄芝,味咸,能益肾气、通九窍;紫芝又名木芝,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养颜。

在古人看来,有关芝的一切,都无比神圣、高洁。先看采芝,就好似朝圣一般,肃穆且庄严。芝,不是什么时间都可以采、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采到的。东晋时期医药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说,入山采芝时间“必以三月、九月”,入山要“带灵宝符,牵白犬,抱白鸡,包白盐一斗,及开山符檄,着大石上。执吴唐草一把入山,山神喜,必得见芝”。入山的步法也讲规矩,必须是“禹步”,即大禹所创“步罡踏斗”之步。采芝的人必须是心诚而久斋者。行秽德薄的人,纵然一丝不苟地按上面的要求入山,也只会空手而归。

再看食芝,也同样讲究。沐浴更衣,洗净双手,方可执芝。将芝用泉水清洗,置于瓦盆中,加适量泉水,以柴火慢慢煎煮。煮熟后,先细嗅芝之清香,再缓缓吮吸芝之汁液。然后,顺着芝的纹路,将芝撕成小丝,执小丝小口小口地品尝。品尝完毕,静坐一时,回味那芝给身心带来的美妙感觉,“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明代书画家、诗人陈洪绶就是赏芝、品芝、烹芝、食芝的高手,他画有《餐芝图》,格调高古,别致有趣。食芝,就是一件难得高雅的事情啊。“灵芝无种亦无根,解饮能餐自返魂。但得烟霞供岁月,任他鸟兔走乾坤。”

以芝为姓,更是一件令人感到荣幸的事。姓了芝,就自然得了芝的灵性,一生都有了福气。如今,芝姓人多分布于甘肃、陕西境内,以甘肃永昌、景泰人数为多。关于芝姓的历史渊源已不可考。据传远古时期,有一位部落首领,相貌英俊,品行优良,文武双全。他与芝格外投缘,每次采芝,都能够顺利采到。对于采到的芝,他从不独食,而是精心烹煮之后,分给大家一起享用,还与大家分享采芝、煮芝的方法和经验。他受到全部落人的喜爱,人们尊他为“芝王”。


(明)王穀祥《花卉图》轴

芝姓,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包含“芝”的词语,也多指美好的事物。例如唐代产生的称颂人品德行高洁的成语“紫芝眉宇”,就特别美好,既有文艺范的唯美气息,又含现实感的踏实模样,令芝更有光彩。

“紫芝眉宇”出自《新唐书·卓行传·元德秀》。元德秀,字紫芝,是唐朝时的河南人,为人宽厚善良,性格耿介,讲信义,少浮华。为官时清廉大度,归隐后澄澹高逸。宰相房琯每次看见元德秀,都感叹说:“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芝与芝姓,高贵祥和,与生俱来。

芝兰玉树

与芝最相匹配的,要数玉了。玉很早就与芝相联。玉和芝都是上品。玉是被中国历代医家陆续汇集而成的医药学著作《名医别录》列为上品的。玉能滋养五脏,还和芝一样,有安神益气、柔筋强骨、养颜之功效。玉和芝都美而有德。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说:“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鳃角 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锐廉而不技,洁也。”“六芝”也兼具五德,因多了一芝,故谓六德:青芝仁恕,赤芝智慧,黄芝忠信,白芝勇悍,黑芝聪察,紫芝坚韧。

“芝兰玉树”这个成语,就是芝与玉的强强联合,表达了人们对芝与玉的无限热爱。兰和芝一样,也为香草。芝和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常被喻为君子美德。汉代哲学家焦赣在《易林》中称“南山芝兰,君子所有”。玉树是景天科青锁龙属多浆肉质亚灌木,树冠挺拔秀丽,枝干苍劲古朴,叶片肥厚,叶形奇特,光洁宛如碧玉,夏秋季节开出白色或淡粉色的花,清雅别致,颇具风韵。玉树也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树、美树、珍宝之树,一直备受人们崇敬和喜爱。芝兰玉树,用来比作优秀子弟,也用来称颂他人子孙昌盛。

南朝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言语》中载:“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谢太傅是东晋政治家谢安,车骑即车骑将军谢玄,是谢安的侄儿。谢安曾问子侄们:“我们家的子侄并不需要出来参与政事,为什么还要每个人都有才能呢?”一时谁也没有回答上来,只有谢玄答道:“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使他们生长在自家的阶前庭院中啊。”这就是“芝兰玉树”典故的由来。

芝姓者,也在深爱灵芝的基础之上,兼爱着玉。芝兰也成为芝姓者爱取的名字,代表人物是南北朝时期大将芝兰。芝兰勇猛善战,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行军打仗之时,他必配美玉。玉保平安,在他那儿,得到最佳体现。

芝兰还喜欢“如意”。“如意”是芝与玉最巧妙的搭配,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君不见那“如意”,外形和芝相似,由芝形纹或云朵形纹做成头部,再衔接一根长柄而来,一般由玉或金制成,以玉做“如意”者居多,故“如意”常被称为“玉如意”。“如意”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笏是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可以记事,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搔杖是用以搔痒的工具,早在战国之前就出现了。那最早的“如意”,柄端常做成“手指”形或“心”形,来搔挠手顾不到的身体上的痒处,“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人之心意”,因而得名“如意”。

“如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走红,除了用来搔痒,还被用来指挥和决策大事,其威势有些近似权杖。芝兰也对“如意”爱不释手,曾在一扬战事中,手执“如意”,让“如意”变成指挥棒,用“如意”指挥千军万马,取得了胜利。

芝,就是如此“如意”。

芝亭雕玉

到了明代和清代,“如意”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其长度变短,柄端的“手指”形和“心”形全变为芝形、云朵形,呈流线型、柄微曲的主体造型,越发像芝。其中的制作高手,就有清代乾隆年间的宫廷玉雕家芝亭。

因为低调内敛,芝亭当时的名气并不显现,他从不在意。可好酒不怕巷子深,后来,芝亭,还是出名了。而令他出名的,却是早他近两百年的明代玉雕家、珠宝工艺名匠陆子冈。

陆子冈(约公元1522年-1592年)是子冈珠宝工坊创始人,原籍太仓州,后迁居苏州开办琢玉作坊。他凭借自身对书画艺术的修为,开启了“诗书画印”入玉的设计和“平面减地”技法,以清新的风格,得到显贵、富豪的欣赏,在当时“官匠户”制度下,赢得了自创品牌、落款留名的权利。他独创的“子冈牌”将印章、绘画、书法、雕刻等完美融合,其琢玉嵌宝技艺高超绝伦,堪称古代玉雕工艺之大成,成为玉行长兴不衰的经典。

陆子冈晚年出家为僧,其玉雕技艺被弟子传承下来。苏州玉工将陆子冈奉为本业师祖,顶礼膜拜,“子冈牌”则演变成一个品牌。到了清代乾隆中期,玉器手工艺进入了全盛时期,虽然陆子冈亲工之玉早已绝迹,但是,“子冈牌”仍然牛气冲天。仿制的子冈玉也迎来高峰期,销路日广。

芝亭逢此盛世,所作之器深受乾隆喜爱。被召入宫制玉后,面对琳琅满目的精美玉料,芝亭如鱼得水,以高超的制玉工艺创作出系列精品。他对“子冈牌”的仿制,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清宫旧藏和市面上许多“子冈牌”都是出自芝亭之手。“子冈牌”“芝亭牌”,成就了一段延续数百年的玉雕奇缘。

这段奇缘缔结,当然离不开乾隆。乾隆爱芝、爱玉,对芝、玉的热爱可以用痴迷来形容。清代《弘历采芝图》就巧妙地展示了这种意境。画中,一位青年男子身穿汉族衣服,面目清秀,神态安详而儒雅;一手持着玉如意,一手抚摸着梅花鹿之背。他身旁的少年,提篮荷锄,篮子中装有芝等仙草。二人长相相似,与乾隆登基时的“朝服像”非常接近。根据题款推断,这是爱新觉罗·弘历青年和少年时的画像。他自喻为“潇洒清都客”“逍遥为爱云烟碧。筠篮满贮仙岩芝,芒鞋不踏尘寰迹”。在这样的环境下,芝亭可以心无旁骛地尽情发挥对玉石的想象,并雕琢出称心满意的作品。如今,无论是子冈款还是芝亭款,都成为古玉收藏中难得一见的传世珍品。


(清)《弘历采芝图》

芝兰之室,从古至今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境地啊。而人的一生中,能够得到或者进入芝兰之室,是多么幸运。芝兰之室,宛若一盏明灯,照耀着人之旅途。

只是,和芝一样,芝兰之室也是可遇不可求的。(责编:沈沣)


编辑:姜宝君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