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准大一账单”不能成为烧钱大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24 20:27 语音播报

锐评

考驾照、学穿搭、毕业旅行、置办电子产品……高考结束,“准大学生”尽情撒欢儿,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沓沓“准大一账单”。有网友晒出自己的消费明细,电子设备上万元、化妆品护肤品上千元,“一周花了我妈半年工资”。门类繁多、花费不菲,也让不少家长犯了难。

平心而论,大考结束,放松一下乃至要点物质“犒赏”,无可厚非。无论是学习新本领、加持新技能,还是行走世界、拓展眼界,都能获益不少。只是不知何时起,“消费账单”越来越长。电子产品,电脑、平板、游戏机,“缺一不可”;旅游目的地,省内游、国内游、全球游,越走越远。还有学车健身、医美护肤,配置越来越全,档次越来越高,还若隐若现相互攀比和奢侈消费之风。

“准大学生们”,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一方面,他们生活经验并不丰富,社会阅历相对匮乏,无论是对外界诱惑的辨别还是对自身需求的把握,都不那么成熟。再加之,如今的孩子大多自小衣食无忧,大手大脚惯了,爱惜物力、节约金钱的观念相对淡薄一些。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即将成年或者已经成年,很快便要独立生活,终归得独自面对消费社会的种种。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科学理性地消费理财,同样是一个人必须习得的生存技能。“看到啥就要啥”“要啥就买啥”,不仅会令他们始终停留于“孩子气”,还可能对其消费观、价值观乃至人生观造成扭曲。

在这个意义上,“准大一账单”或可视为一场见习课。比如对于账单中的物品,有没有必要购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的家庭要求孩子定额消费,让他们周全考虑、自行取舍;有的父母则开诚布公分享家庭财务状况,让孩子明白自家经济状况和开支重点,共同承担责任;而有的同学选择暑期兼职,用自己的劳动报酬支持消费欲望。诸如此类,在一次次消费实践中,“准大学生们”才能有切身体会,明白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怎么买才对。而这些,不仅是当下一些家庭矛盾最直接的解决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会在不久的未来给年轻人以指导和警醒,使其不至跌入消费主义陷阱。

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财商教育”不可或缺。从这个暑假开始,学会与金钱打交道,正确理解财富与人生的关系,“准大学生们”将拥抱一段更加丰富精彩的新旅程。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汤华臻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