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关注三大原点问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05 08:14 语音播报

学习

近年来,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在标识性概念、理论范式、学科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离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人类文明新形态相适应的自主知识体系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要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实现从“低阶政治”向“高阶政治”的跃升,需要我们回到政治的本质、政治制度体系的本质、政治学的本质三大原点问题,并作出体系化与原创性兼具的科学回答。

超越权力论与利益论,回到政治的本质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原点问题

现代西方国家对政治的本质的理解,往往是将其视为对公共权力的争夺、对权谋与权术的运用以及利益的追逐与妥协、利益的博弈与分配等方面,停留在权力论与利益论的层次,比如,“政治是肮脏的”,“政治是不讲道德的”,“金钱是政治的母乳”,“政治是一种游戏,本质是妥协和交易”等。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低阶政治”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首先将政治视为一种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伟大解放等目标而生的一种形态与手段,它具有权威性、工具性与过渡性的特点;其次将政治视为促进社会生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而生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具有生产性、功能性与秩序性的特点;最后将政治视为有理想使命和责任担当的核心政治主体——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国家、社会、人民和人类社会的一种承诺与责任,它具有先进性、发展性和高尚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是一种“高阶政治”的理解,它超越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和世界上其他形形色色的传统主义国家政治的限度,进入到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境界。

基于“低阶政治”与“高阶政治”的比较理解,我们可以超越权力论与利益论的窠臼,回到政治的本质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原点问题,并将当代中国政治的内涵界定为——政治是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和人民为核心的主体力量,运用公权力调配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公正分配利益,增进社会团结,以实现人民不断过上更好日子(美好生活)目标的过程。

超越分权论与维权论,回到现代政治制度体系的本质是实现“四公目标体系”的原点问题

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体系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原理,承认人性是自私的,公权力是恶的,这种人性恶与公权力恶的“双重恶”属性决定了对公权力必须进行有效制约,实行委托-代理制,建立有限政府,形成消极公权力能量观。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体系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原理,存在着明显的利益与价值取向差异:首先,它承认有基于一国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整体利益的存在;其次,它认可有基于一国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性政党的存在;最后,它相信以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为根本取向的执政党在追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人类伟大解放目标的过程中,是可以将本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连通在一起的。而以英美等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政治制度体系的制度设计原理,虽然也承认有国家利益的存在,但不相信有能够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政党的存在。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体系超越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设计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个偏狭的只是局限于“公共权力有效制约”与“公民权利有效维护”的消极分权论与维权论,而是一个集“公共权力有效制约与积极行使”“公民权利有效维护与责任担当”“公共利益有效分配与社会生产”“公共精神有效提升与共同进步”的“四公目标体系”于一体的积极公权力能量观与整体合力哲学观,进而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三治一体制”制度框架体系。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体系设计的“四公目标体系”之原点问题,成就了一种合力发展导向的新型政治文明观,开创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新道路。

超越单一程序论与选举合法性论,回到政治学的本质是回答“六人问题”的原点问题

现代西方政治学将研究重点置放于现代政治的权力论与利益论、现代政治制度体系的分权论与维权论以及现代民主国家构建的单一程序论以及选举合法性论等基础上,不仅大大简化了现代政治学研究的系统化内容体系,而且异化了政治学的本质是系统回答“六人问题”这一原点问题的真相。

所谓政治学的“六人问题”本质,是指政治学是将人命、人性、人生、人口、人世、人心这“六人问题”作为其根本的内容体系,其目标指向在于涵盖人的美好物质生活和高尚精神生活在内的美好生活,其所构建的关于“六人问题”的主体关系、制度安排、价值取向以及秩序建构等,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主要议题和基本框架,更是人类政治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路径。

政治学“六人问题”之人命问题,是关于政治的本质、政治制度体系的本质以及政治学的本质的思考,都要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安身立命”这一人的最宝贵的生命的维护与传承之上,放在“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天下为公、四海一家”的美好政治共同体建设之上,这是所有问题的“总开关”与“总钥匙”,舍此别无他途。

政治学“六人问题”之人性问题,是要承认人性既有自私的一面,又有良善的一面,更有利他和大公无私的一面,这需要通过具备先进性纯洁性以及自我奉献精神自我牺牲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领导、引领与激发,尤其是通过先进组织的改造与示范,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公后私的理想情怀。

政治学“六人问题”之人生问题,是要顾及人的不同成长阶段所肩负的使命、所遭遇到的考验、所要承担的责任、所面临的需求及其满足等任务的多元性、差异性、综合性、复杂性与艰难性等特点,由此思考政治与政治制度体系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进而将人的一生与政治共同体的兴衰荣辱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政治学“六人问题”之人口问题,是要思考不同种族平等权利的保护、规模化人口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目标选择的优先次序平衡等问题,尤其是思考和探索究竟何种政治制度体系更适合超大规模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与治理问题。

政治学“六人问题”之人世问题,是要明确人类尽管生活在同一个星球,却面临“多制并存”“多样存在”“多需竞争”等发展现实,在世界多样化、国家差别化、发展差距化、价值多元化、矛盾冲突化等情形下要走出一条和而不同的发展道路,需要凝聚世界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政治学“六人问题”之人心问题,这是政治本质、政治制度体系本质以及政治学本质的集大成问题,关涉人的主体尊严、发展的进步程度、社会的共荣状况以及人心的安定等问题,集中表现为“人情事理”与“世道人心”两大命题,目标指向直指人们对国家政权形态的认同程度、共同体生活的美好状况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图景等。

政治学“六人问题”涉及以国家为基本发展单元的现代政治体系是否永续发展问题,其核心奥秘在于执政党能否从人民、民族、国家和世界的需求出发,有机平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本国与世界的多种重大关系问题,这既关涉到一个国家有尊严地立足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的“国格”问题,又关涉到一个国家在地球上发展的“资格”问题。这就需要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积极构建新型政治文明观、新型精神文明观、新型物质文明观,最终开创人类社会“良心+良制+良治”的新型现代化与新型文明形态的发展之路。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二级教授)


编辑:丁梓欣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