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温暖的味道》:靳东扮演村支书,自然朴实有看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08 07:32 语音播报

文娱

农业博士毕业后主动申请到塬底下村担任第一村支书的基层干部孙光明,带着梦想和希望回到自己的童年故乡,却遇到了种种人情世故和棘手问题。在他想要为农村重建苹果事业的乡村振兴道路上,曾经为脱贫攻坚奋斗、如今却陷在形式主义中的村干部郝凤仙,到底是敌是友?由王延松担任文学指导和导演,施懿展编剧,靳东、刘敏涛等主演的话剧《温暖的味道》近日在中央歌剧院首演。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现实主义农村题材主旋律作品,更像是一个有关“苹果”的寓言,寄托着创作者在“新乡土审美主义”风格下对生活的思考,对艺术的追求。

作为该剧总策划、艺术总监和主演的靳东,无疑是该剧最大看点,他一登场,就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被大家亲切称为“老干部”的他,在《温暖的味道》中扮演的孙光明,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基层干部形象。不同于传统农村剧中的干部形象,有着科研背景和城市生活经历的孙光明,更有几分知识分子的书卷气。初到农村,他面对的是充满挑战的全新环境,村民们对他的排斥和质疑,让他举步维艰,感到困惑迷茫。但他面对困难,坚定执着、耐心真诚地与郝凤仙和村民们沟通交流,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靳东自身的气质挺符合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自然朴实的表演,也让人物很有亲和力。剧中还通过表现孙光明的梦境,让这个人物具有一种诗意情怀。但剧本对这个人物的刻画浪漫温情有余,深刻挖掘不足,情感线和行动线都比较单纯,更多靠靳东个人魅力撑起了这样一个理想化角色。

话剧《温暖的味道》剧照。李志刚摄

相比起来,刘敏涛饰演的书记郝凤仙则更加生动鲜活,复杂多面。郝凤仙曾有很苦难的经历,她嫁给塬底下村最穷最傻的老六,受尽了村里人的白眼,村民把收农业税的苦差事都交给了她,她从此当上了村长。成为村长后,为了赢得村民们的信任和尊重,她倾尽心血付出一切,终于成了塬底下村真正的一把手。但在农村复杂的人情世故和各种关系中,她也有很多的无奈和妥协。刘敏涛以略带夸张但又很接地气儿的表演,让这个人物形象立在了舞台上。

剧中有大量群戏,通过村民的各种不同表现,直面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产业升级的困难、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等,都进行了剖析和反思。这种紧贴时代脉搏的主题选择,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但也很有难度和挑战。导演的二度创作和舞美的精心设计,让整个舞台既写实又写意,高高低低、变化多端,可移动、组合、旋转的巨大的黄土斜坡散发着泥土的味道,可翻转的多媒体大屏又很有时尚气息,演员们在其中穿行,人物命运也经历各种起伏摩擦,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

话剧《温暖的味道》剧照。李志刚摄

导演王延松受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文主义世界畅想”的启发,希望能够以“新乡土审美主义”的创作思路,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和当代剧场艺术的审美高度,使这部话剧不仅讲述苹果的故事,更突出时间的寄托、空间的寄托、人的命运的寄托。剧中一段孙光明和农学研究生毕业的农村青年萍萍的对话可谓点题:“为什么苹果产区在北纬三十七度,而不是日照最丰富的赤道?因为太阳和苹果的关系就是这样,太近了会灼烧,太远了又冰冷,只有合适的距离,合适的日照时间,才是真正温暖的温度。人和人之间也应该是这样,不太近也不太远——塬底下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温度。”

话剧《温暖的味道》作为一部原创新戏,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着重更深层次的人生哲思,在创作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体现了创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美学追求。但在人物深度挖掘和演员表演的火候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正如剧中的苹果种植,刚刚插下了树苗,开出了花,但距离收获的季节,还需要更多的心血和时间。


编辑:王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