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AI“躺赚”骗局是如何拿捏老人的?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关末

2025-07-03 17:02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使用自研AI工具,能自动生成短视频和图文在自媒体平台发布,没有年龄限制,月入至少8000元。”媒体调查发现,不少老年网友被此类话术迷惑,交了几千块学费,学了好几个月,结果一分钱也没赚到。

“低投入高回报”可能吗?自然是忽悠你没商量。AI热潮正劲,生成式内容是传播领域的风口,老年群体刷得看得多了,自身又对新兴科技、新潮概念的认知不深,确实很容易上套。市面上许多AI课程承诺直播授课实际是录播拼盘,说好的私教老师根本不见人影。而所谓“赚钱”门道就是搜刮爆款内容,经AI工具洗稿或修改剪辑后再发布。在技术识别之下,这种伪原创视频其实很难获得流量和收益,被判定为抄袭还可能分分钟被封号。

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大火后,各种“躺赚”骗局趁机搭车。每有一波新的技术热点,五花八门的掘金攻略便蜂拥而至,利用大众对技术、行业等的认知鸿沟,以及人性弱点割韭菜。早几年,诸如速成元宇宙、区块链就能实现“财富自由”等话术,也曾骗翻一票人,如今针对老年群体的AI水课更是“精准收割”。据报道,只要相关机构支付“推广费用”,大数据就能精准地反复推送相关广告,使缺乏辨识能力的老年人陷入信息茧房。

追风口、跟热点哪有那么容易,“走赚”“玩赚”“躺赚”等这样那样的致富“捷径”,更是“天上掉下来的陷阱”。随着越来越多行业接入AI,很多人都希望借此提升工作学习效率与生活品质。对于银发群体来说,“速成赚钱”或许仅是入坑原因之一,掌握新兴技术也被他们视为融入数字浪潮、找回价值感的重要途径。对此,年轻人要多给身边的老人提提醒,把“数字陷阱”说清楚。各大平台也要负起责任,清理明显夸张营销的推广内容,为真正的AI普及应用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让老年群体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收割,也是在呵护“夕阳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田闻之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