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美国民众等不到的,只是一条高铁吗?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杜梨

2025-07-03 18:22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近日,美国加州高铁局公布美国首条高铁的最新建设进度,却是一条延期通车的消息——自2008年通过“高速铁路法案”以来,加州高铁的主要桥梁和轨下基础设施目前终于接近完工,但轨道铺设和信号系统尚未全部展开,通车时间预计不会早于2030年。

即便以2030年顺利通车计,距离法案通过也将达22年之久,对此,有网友评价:美国民众等高铁从青年等到了中年。

其实,早在1965年,美国就正式提出了高铁发展计划,起步可谓“遥遥领先”;但零通车的成绩,屡屡烂尾的现状,却又无比骨感。当世界其他大国“子弹头”遍地,美国则是“17年花了160亿美元,连1条轨道都没铺”。尽管总有人强行挽尊,称美国航空和公路交通发达,降低了建设高铁的必要,但这显然无法掩饰数十年建不成一条高铁“非不为也,实不能也”的尴尬。

世界第一强国为何难圆“高铁梦”?表面上看,是因为基础设施工程成本高昂、回报周期漫长,高铁的特性决定了它需要沿线各州众多利益相关方的支持,这大大提高了达成共识的难度。但往深里看,更为棘手的原因,恐怕还是政府层面的摇摆与龃龉。

以备受关注的首条高铁为例,2008年批准了初始资金,2015年第一阶段工程开工。而由于成本上涨、工期延误和管理方面等原因,2019年2月,加州州长纽森表示,预算不足将缩减高铁项目。消息一出,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将该项目形容为“一场绿色灾难”及“世界级烂尾”,并于同年5月取消了联邦拨款。直到2021年,拜登上台执政后,才重新恢复拨款。而在特朗普再次上台之后,又立即开始研究,是否要撤拨款项。如此没谱的政策,难怪高铁项目发言人表示,“我们已经习惯在政治逆风中修建这条铁路。”

而“政治逆风”败坏的,又何止基建领域?随着党派斗争、政治极化日趋严重,美国两党钩心斗角、互相拆台已是家常便饭,轮流坐庄的同时,否决与报复也陷入恶性循环。别说“高铁梦”圆不了,太多“美国梦”都寸步难行、沦为笑话。有人评价,美国不擅长建设,只擅长破坏和毁灭。

破坏和毁灭也好,延宕与烂尾也罢,都和最近美国两党激烈互撕的“大而美”法案一样,相当难看。“建设新美国”迟迟不见项目落成,反倒成了财务黑洞——心有余而力不足,已经成为这个超级大国的常态。


编辑:胡宇齐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