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以史为鉴,捍卫人间正道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高源

2025-09-18 07:05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蓄意制造事端并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血火交织的历史,从未因时光流转而淡去。94年后的今天,凄厉的防空警报再次响彻神州大地,这是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也是连接未来的时代叩问。

(一)

19319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炸毁南满铁路铁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后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这一刻,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磨刀霍霍,这一刻,中国人被强行按在了砧板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从松花江畔到卢沟桥旁,从荼毒东北到全面侵华,14年间,日寇铁蹄肆意践踏华夏大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累累罪行令人发指。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是代代中国人心中一道不可磨灭的伤疤。

(二)

“罢工、罢课、罢市”“发动游击战争”“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九一八事变爆发次日,中共满洲省委就发表了第一份抗日宣言——《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中华儿女从沉睡中惊醒,奋起反抗、救亡图存。这是中国抗战的第一声呐喊,也是世界第一份反法西斯战斗檄文。

随后几天,从《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到《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再到《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中国共产党接连发布一系列号召武装抗日的檄文。振聋发聩的疾呼,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国反抗侵略的坚定决心,让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今天,在沈阳·一八历史博物馆里,参观当年第一份抗日宣言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凝视着泛黄的纸页,听到的是回荡耳畔的战斗号角,也是无比有力的爱国心跳。

(三)

十四载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落后的农业国同强大的工业国之间的较量。

一组数据记录了抗战初期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差距——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年产钢580万吨,拥有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炮740门。而当时的中国,工业产值仅为13.6亿美元,年产钢4万吨,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时,3万多官兵只有1万多支枪,每支枪平均30发子弹,还有些战士拿着长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是怎样一股精神力量,鼓舞着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直至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毛主席在战争初期就深刻洞见: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民族危亡之际,中华儿女“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东北黑土地,抗联将士勇杀敌;华北“青纱帐”,游击健儿逞英豪;延安宝塔山,希望灯火在闪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是中国人民艰苦战斗的真实写照;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中国人民爱国情怀的生动诠释。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凝聚起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四)

“朋友们,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会有活跃的创造,到处都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欢乐的歌声将代替哀歌,笑脸将代替哭脸,繁荣将代替贫穷,健康将代替苦难,智慧将代替痛苦……”1935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方志敏写下《可爱的中国》,字字句句饱含着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

山河为证,薪火相传。今天,从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到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抗战英烈已化作精神符号,指引着中华儿女继续勇毅前行。

当“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故里,当各地群众将九三阅兵的影集郑重摆到英烈墓前,先辈们用生命铸就的火炬正为后人高高举起,那份热血与信念的力量正代代相传,这也是以史为鉴的意义所在。

(五)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难以想象的民族牺牲,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然而,在某些国际势力“实用主义”的操弄下,日本军国主义并未得到彻底清算。多年来直到今天,日本始终未曾深刻反省并就野蛮侵略向受害国真诚道歉,甚至一直明里暗里否认侵略、篡改历史,大有为战争罪恶翻案招魂之势。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面对那些信口雌黄、颠倒黑白者,我们更要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让全世界看见东方主战场的壮举与牺牲,将其永远铭刻在人类正义事业史册上。

(六)

落后就要挨打,国强才能民安。

今天的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保卫山河、护佑人民,也日益成为世界和平的“压舱石”。不久前盛大的九三阅兵上,人民军队昂首阔步、国之重器震撼登场,这支威武之师、胜利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向世界展示着东方大国的威严、气势与力量。

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挺身而出,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如今,当人类再次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依然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以天下为怀,行人间正道,发展中的中国,将为守护世界和平汇聚更多力量。

历史日志早已翻过沉重的一章,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呐喊永远滚烫。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一个更加繁荣、自信、强大的中国,将由我们亲手创造,也将快步向我们走来。

图源:解放军画报、央广网、人民网、视觉中国

勿忘九一八

编辑:汤华臻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