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16:47
一年一度的“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依旧火热。据北京晚报报道,自9月12日开幕至9月17日,读者达到27万人次,成为金秋时节首都最具人气的文化盛事之一。不仅图书销售火爆,文创同样是一派火热景象。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文学包袱”、《呼啸山庄》紫色帆布包,再现古人晒书场景的水獭帆布包,都深受年轻读者喜爱。
地坛书市是京城阅读的地标,2023年重启后焕发新的生命力,继承了传统书市的古朴厚重,也在不断探索与时尚潮流结合。此次书市推出的“文学包袱”“思想包袱”“偶像包袱”等文创小“书包”,不仅能丰富书市的产品形态、活跃书市的氛围,也切中年轻人喜爱收集“周边”、追求创意生活的趋势,是老书市拥抱新读者的有效探索。
“书包”销量火爆,说明年轻读者认可和喜爱“书包”传递的文化创意和生活态度,也说明读者愿意背起知识的“包袱”。如果不是对摆摊晒书有共鸣,怎会为水獭帆布包买单;如果不了解《呼啸山庄》,怎会青睐其“周边”;如果不是看中文学书籍,怎会获赠“文学包袱”?穿梭在琳琅满目的书海,不管“书包”里装的是人文典籍还是科学读本,都在触碰文字中的思想,都在感受知识的智慧与力量。“书包”走俏,散发的也是缕缕书香。
“文学包袱”包起的,不过是地坛书市一角。短短几天能吸引读者27万人次,正因为书市大“包袱”里宝贝不少。据报道,本届书市主展场总面积比去年增加2000平方米;展区扩展至13个,汇聚全国350余家出版发行与文旅单位;展销近50万种出版物和文化产品,较去年增加约10万种,举办100余场阅读文化活动。庞大的规模、过硬的品质、丰富的展品,托住了书虫的期待,汇聚了书虫的热爱。有读者专门从秦皇岛赶来寻觅文学原著,有的特意休假一周只为全天候奔赴书市淘书。因书而起的聚会,说明还有无数读者将纸质书籍视若珍宝,为找到一本心仪之书而四处奔走。
随着图书产品多元化,在书籍序列里,已经并且将会出现更多衍生品。不管是电子书、听书、视频看书等“阅读”方式,还是跟书籍有关的帆布包、本子、手办等文创,都有存在的文化价值。需要指出的是,无论衍生品有多少,纸质书始终都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阅读纸质书,才能用指尖去感触油墨书香中的知识温度,才能在翻来找去的过程中实现深度阅读,才能通过“关机”更加心无旁骛地获取思想智慧。本届地坛书市的主题是“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走进书市的知识海洋,就是走向精神世界更加丰盈的自己。
从“书包”到一包包图书,汇聚在地坛书市的书籍和爱书人,为京城传递馥郁书香,让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愈加浓厚。据报道,本届书市将纳入即将举办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的常态化活动中,书市覆盖面还将进一步扩大,推动“北京书市进高校”等活动。书市走向城市日常,是为读者开辟的阅读福利。不妨放下读纸质书的“思想包袱”,背起“文化包袱”,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