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从“千园”到“一园”,北京将有什么改变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邱凌

2025-09-18 17:01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打造100余条景观视廊,构建17片公园游憩活力群……《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2025年—2035年)》日前审议通过。未来,北京将建设成为布局均衡、活力多元、全民共享、独具文化魅力的大花园。

截至2024年底,北京公园总数已达1100个,“千园之城”名副其实。为了让城市变得更美、更有活力,北京陆续对公园进行升级。从本次通过的《规划》看,目标相当明确,就是要将“千园”建设成“一个大花园”。具体实施上,将推动园景向场景转换,以公园游憩活力圈为单元,营造可静憩、可活动、可观赏、可游览、可体验、可消费的丰富游憩场景;针对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地区等不同活力群,分别进行合理规划,引导各圈层的差异化建设……许多市民点赞:“北京公园20分钟效应的含金量还在提升”“北京的公园已经到了next level”。

环绕郊野的万亩绿肺、串联成线的城市廊道、见缝插针的口袋公园……一系列建设改造让北京的绿意愈来愈浓。推动出门见绿、开窗即景,其实涉及很多学问。就拿近些年火爆的滨水空间来说,改造沿岸绿化、构建开阔视廊,必然少不了适当疏伐植物,如何平衡好度至关重要。哪怕是一处“不起眼”的口袋公园,建在哪里辐射范围最广,功能分区能否满足儿童、老人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如何最大程度兼顾设计感、利用率、美观性,也得反复考量。某种程度上,治理就是在围绕“既要、又要、还要”做文章,继续推动治理走向精细化,“大花园”才能加速实现。

生态环境关乎一座城市的发展家底,撬动的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前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等生态工程,就给京郊打好了底子,不仅让京郊游爆火,还带动民宿、户外等周边行业提质升级。如今,北京正在保证生态性的前提下,鼓励公园以各种形式运营起来。从音乐快闪,到野餐研学,再到逛书市、喝咖啡……“根本逛不完”的公园活动,丰富着都市生活的下半场,也激发着城市消费新活力。

现代城市的竞争,早已从“比楼高”,转向“比绿多、比景美”。良好的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相信随着北京各项规划扎实推进,将有更多生态资源转化为这座城市肉眼可见的“绿色财富”。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高源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