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展|珍贵烫样重现消失的古建筑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冕 武亦彬 美编 冯晨清

2025-11-10 13:33 语音播报


“始作以成——从烫样说起”展
正在恭王府博物馆展出
烫样全称“烫胎合牌样”
是熨烫而成的模型
它像古建筑的立体说明书
让不可见的构想变得可触可感
展品珍藏在故宫博物院
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难得凑齐展示

《北京晚报》2025年11月10日版面

九洲清晏
到底长啥样儿

圆明园九洲清晏,
是雍正用十年时间打造的起居之处。
以往,观众只能透过宫廷画师绘制的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或是乾隆的御制诗发挥想象。
如今,九洲清晏殿烫样可以弥补遗憾。

九洲清晏殿烫样

微缩版的大殿“样板间”,
按照1:50比例制作,
形制是五开间,单檐歇山顶。
房顶部分拆下后,
可以俯瞰内部,
包括隔间分布、木装饰、宝座等,
不同颜色贴签像是便利贴,
标注着“装饰装修细节”。

万方安和殿烫样

恭王府博物馆高级工程师王倩介绍,
这件烫样和万方安和殿烫样
算得上是“精装修”,
详尽表现了建筑外形、数十槽室内装修
乃至家具陈设等点点滴滴。
这两件文物都是计划重修圆明园时,
供同治、慈禧等审看设计方案所做。
不过最终,这个计划没有启动。

珍贵烫样重现
消失的地安门

已经消失的地安门也在展厅露脸。

地安门烫样最上层的屋顶
地安门烫样

最上层的琉璃瓦屋顶被揭开,
露出结构精密的屋架结构,
上面遍贴黄色签条,
说明开间、面宽、柱高、柱径等信息,
直观展现了烫样作为设计说明,
在审批和后续施工中的作用。
王倩说,这件烫样是纸木结合的。
因为它的比例比较大,
梁柱等骨架,还有墙体
都是用松木这种软木支撑起来的。

烫样“设计元素库”
笔描刀刻立体呈现

20件清样式雷内檐装修板片烫样
是首次公开展出的珍贵藏品。

一组清样式雷内檐装修板片烫样

它们像是烫样“设计元素库”,
包括门窗、隔扇、花罩样式,
静候着决策者的挑选与批示。
这些纸质文物不是平面的,
先用笔墨描绘后,
还要用刀刻画,
更逼真地展现内檐装修构建具体形式。
根据样式雷笔记,
皇帝作为工程“甲方”,非常任性。
比如同治皇帝曾经下旨,
“著雷思起画各样装修名目仙楼,
每一样分十样,
要奇巧玲珑,各花样呈进”。

同治大婚
烫样无处不在

烫样可不仅是建筑领域独有的。
模型与图样,
如同无形的规矩,
塑造着当时国家礼仪、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治大婚是继康熙之后200多年,
紫禁城内首次举行的皇帝大婚典礼。
而这场婚礼幕后,烫样几乎无处不在。
景德镇御窑烧制的
皇帝大婚用瓷设计图摆满一面展柜,
并辅以对应文物。

黄地矾红彩“喜”字碗

黄地矾红彩“喜”字碗的设计图上,
碗的轮廓用墨线勾勒,
左半边彩绘碗外壁图案,
图旁墨笔题写照此图样烧制的
成套瓷器的名目、尺寸及数量。
这些对应展示,
让观众有机会一眼看懂
从纸面蓝图到实体器物的转化过程。

■展览时间:至12月25日
■展览地点: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
■票价:持恭王府门票可免费参观

探展

编辑:洪燕杰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