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0 16:16
普通牙刷冠以“牙科用毛刷”之名,小小牙线叫个“牙科洁治器”,就能纷纷跻身第一类医疗器械;面膜等护肤品写成“敷料”,就能归为第二类医疗器械……据央视财经报道,一些地区的药店和生产企业,联手将普通日用品打造成医疗器械,明目张胆宣传“可刷医保购买”。一家生产防晒口罩和防晒袖的公司,先将商品打造成医疗器械,再以“医用级更干净、更安全”作宣传噱头,与全国近2万家药店签订合同金额达9000万元。
好一出瞒天过海的术语转换,好一份明目张胆的利益算计!
披上医疗器械的“马甲”,是为了将日用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怂恿消费者刷医保卡购买,利用的是部分参保者医保卡余额较多、不用即亏的心理,侵蚀的却是全体参保人员的看病钱、救命钱。一家企业的套现数额就如此巨大,整个行业以类似手段啃食医保基金的总额恐怕难以估量。在百姓救命钱上可劲儿“薅羊毛”,不仅侵蚀患病群体所需的医疗保障资源,损害每一位投保人的切身利益。当日常护肤品沦为医保套刷“重灾区”,使用者的“面子”未必好到哪里去,医保基金的里子却实打实受了伤。
巧立名目蒙混过关,钻的是医疗器械申报标准的空子,掏的是医保监管执行的薄弱点。凭借日用品蹭医保基金,需要打通生产、审批、销售、支付等所有环节,绝非简单的市场投机行为,而有完备的灰色产业链支撑。胡乱申报医疗器械泛滥成风,既警示应在规则上进一步划清普通日用品与医疗器械的边界,也带出了两个追问:对于企业虚假包装产品、偷换概念的做法,审核是否有流于形式的地方?对于药店虚假售卖医疗器械、一切上架商品都能走医保“丝滑”结算的问题,监管处罚的力度是否不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只能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相关费用。把生活用品包装成药品套刷医保,公然违法,从商品名称申报到销售结算全链条都应从严整治。令人遗憾的是,套刷医保的伎俩不仅加大了监管难度,也蒙蔽了部分寻求“实惠”的消费者。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分享刷医保卡购买生活用品的攻略,药店与生产商之所以能合作愉快、不断创收,也因为有大批用医保卡买日用品的回头客。消费者看似用“闲钱”换来了生活用品,实则在无形中透支自身的医疗保障额度。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法不责众”的心理,不断冲击医保制度的严肃性与公平性,若不及时遏制,终将动摇医保基金长期稳健运行的根基。
日用品可刷医保是商家的损招,假冒医疗器械套现是投机取巧之道。医保基金不是唐僧肉,医保卡不是购物卡,卡上余额不是零花钱,对侵蚀医保基金的蛀虫,不能有丝毫怜悯,也不能搞下不为例,必须一起查、一窝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