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4 10:23
姓名:黄鑫
年龄:49岁
绝招:以剪落的发丝为原料,十余年间创作出三千余件发雕作品。
走进黄鑫的发雕艺术馆,墙边展示柜里,一件件造型精巧的艺术品让人挪不开眼:十二生肖纹理清晰、线条流畅;56厘米高的“冰墩墩”“雪容融”圆润可爱,质感细腻;功夫熊猫阿宝耍着功夫,神态活灵活现……这些都不是普通雕塑,而是用头发制成的艺术品。
“剪下来的头发扔了太可惜,我想让它们变废为宝。”从事美发行业二十余年的黄鑫说,头发作为人体可保存时间最长的部分,也承载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文化内涵。于是,他萌生了用剪掉的头发做艺术品的念头。2008年正值北京举办奥运会,满怀壮志的黄鑫也想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场盛事,他决定用头发仿制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造型。可头发又细又软,如何让它们“立”起来,成了他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起初,黄鑫尝试将头发固定成实心体,再用工具掏挖出形状,但这很难做出鸟巢的镂空结构。随后,他改用泡沫塑料雕出鸟巢形状作为内胆,再将发丝粘贴上去,希望等头发固定后再取出内胆。可当黄鑫试图拆除内胆时,外层头发很快就塌了。再后来,他又试了用铁丝做骨架,结果发丝依然无法自立。
三次失败,加上家人的不理解,让黄鑫一度想要放弃。但骨子里对手艺的执念与韧劲,让他没有就此止步。经过不断反思和实验,他意识到必须让头发自身“有劲”,才能“立”得住。于是,他转变思路,将88根头发用胶水融合成“头发柱”,增强硬度和强度,再把这些“头发柱”粘连起来,形成稳定的结构。历经一个多月的反复尝试,发雕鸟巢终于诞生,还得以在奥运会期间展示。
自此,黄鑫一发不可收。鸟巢之后,他萌生了更宏大的构想:用头发雕塑天安门广场的样子。他花了一年时间,用了足足80斤头发,最终将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群的造型浓缩于一组发雕作品之中。
发雕是一门极其精细的手艺,每一根被选中的头发,都要经过清洗、消毒、褪色、上色等多道工序,才能成为合格的“原材料”。黄鑫介绍,发雕的技艺原理类似泥塑,但难度更高。“泥抹多了可以去掉,但发丝是一层层粘上去的,只能添加,不能减少。塑造外形时,既要把握宏观造型,又要控制微观发丝走向,必须非常精准。”
尤其是制作“冰墩墩”“雪容融”这类圆润的形态,比直线建筑更难把握,全凭手上功夫。为了塑造出流畅的曲线,他不能求快,细节处一次只能取十几根甚至几根头发,用镊子、胶枪等工具一点点粘贴塑形。长时间废寝忘食的研究与高温胶枪操作,让他的手上留下了十几处烫伤的疤痕。
十余年间,黄鑫的创作热情从未停歇。从立体的奥运场馆、航天英雄、白衣天使、十二生肖,到平面的“囍”字、“寿”字、全家福,他完成了三千多件发雕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巧思。如今,黄鑫正致力于征集爱心人士的头发制作3.8米高、1.4吨重的伏羲女娲三维立体发雕像,黄鑫希望这件作品不仅能创造一项世界纪录,更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