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6 21:17
11月16日,寒潮突袭,北部山区日最高气温仅3.8℃。记者走进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刚一下车寒冷便扑面而来,虽裹紧羽绒服,但脸颊仍被风吹得有些疼。然而,当记者走进受灾村民家中,一股暖意便瞬间包裹全身——灾后重建的供暖设施稳稳运转,让这个寒冬里的家,成了最温暖的港湾。
上午10点,记者走进孙胡沟村范家庄自然村村民范书连的家中,她正围着灶台忙碌,锅里炖的肉正咕嘟咕嘟地冒着香气。“今儿个天儿冷得邪乎,做点好吃的暖暖身子!”话音里满是生活的烟火气。聊到今冬供暖,范书连放下铲子,伸手摸了摸墙上的暖气片,高兴地说:“大水把家冲得够呛,多亏政府帮我们换了新的空气能,还加装了暖气片,现在屋里能一直保持20多度,穿件薄羊毛衫就行了,出门再套件小棉袄,一点不冷!”屋外,新更换的空气能设备正稳稳运转,控制面板上显示的稳定运行数字,化作了寒冬里最安心的温暖。
从范书连家出来,寒风再次袭来,记者不由得缩了缩脖子。走进孙胡沟村辛房自然村王全平家中,她正小心翼翼地将院子里的盆栽搬回屋内。“今年这空气能是真给力!屋里暖呼呼的,比往年舒服多了。”她低头看着花盆里冒出的粉红色花骨朵,眼里满是欢喜,“你看这花,搬进来正好赶上暖和劲儿,骨朵都鼓起来了,用不了几天就能开了!”
“今年汛期洪水冲坏了不少村民家的空气能,我们早就加班加点完成了检修更换,就是想着天冷的时候,大伙儿家里能暖暖和和的。”孙胡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孙桂起补充道。
离开孙胡沟村,记者又来到琉璃庙村村民裴连海家中。一走进封闭的院子,暖意便驱散了记者身上的寒气。记者看见裴连海穿着T恤正在仔细擦拭院子里的花。院外寒风还在刮着,卷起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窗户玻璃被吹得轻轻作响;屋内却暖意融融,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为20℃。裴连海露出满意的笑容说:“这供暖设施修得真及时,屋里有了这暖呼劲儿,再冷的冬天也不怕了!”

寒潮虽冷,人心更暖。为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前期我区已对受灾地区的供暖设施开展“拉网式”检修与换新,实现清洁取暖设备“应修尽修、应换尽换”。“目前,受灾群众家中的供暖设备已全部开机运行,我们还建立了村镇区三级售后联动体系,只要村民设备出了问题,我们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上门解决,绝不让一户群众挨冻!”区农业农村局能源科科长郝梓阳说。
采访结束时,寒风依旧,但记者心中却暖意盈盈。琉璃庙镇的村民家中,暖气片的温度、空气能的低吟、村民脸上的笑容,交织成这个寒冬里最动人的画面——灾后的温暖,不仅暖了屋子,更暖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