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6 22:49
最近,北京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内部食堂打破“院墙”,面向公众开放。这一转变经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后引发广泛关注。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中国气象局社区南区职工餐厅、煤矿文工团职工之家、景山AI食堂等多家食堂,已成为周边居民和上班族青睐的“用餐新选择”。不过,在收获好评的同时,公众也对食堂服务提出了更多期待。

气象局食堂:
便捷实惠获青睐,
服务充满人情味
中午12点,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附近的中国气象局社区南区职工餐厅已然热闹起来。“你好,美女你想吃点什么?鸡翅根一份给3个,这是特色羊杂,豆角炒肉丝卖得非常火爆……”地下一层餐厅内,营养套餐档口的打菜师傅热情揽客,不少网友在点评网站上专门为他的服务点赞。

“这个小哥应该是最近刚换过来的,确实互动挺多的。刚刚我点这一个菜的时候,他说‘你就点这一个,我多给你盛一点’,特别有人情味。”常来就餐的田女士说,除了服务贴心,距离近、用餐方便是她频繁光顾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这家食堂分两层运营,一层仅对内部职工开放,需刷专属就餐卡;地下一层则面向公众,外来人员点餐后可直接手机扫码支付,流程十分便捷。现场可见,这里的菜式丰富多样,既有刀削面、油泼面等北方经典面食,也有黄焖鸡、螺蛳粉等网红菜品,称重麻辣烫、瓦罐汤及荤素搭配的自选营养餐也一应俱全。价格方面同样亲民,工作日午餐时段供应十多种菜品,一荤一素18元、一荤两素20元、两荤一素25元。自去年对外开放以来,除了气象局员工及家属,周边企业的上班族也成了就餐主力。
“我在附近上班,单位没食堂,在这儿吃饭特别方便。可选的种类很多,面、米饭、米粉、麻辣烫都有,价格在北京也算是正常水平。”于女士的感受与贾女士不谋而合,“离得近、价格合适,味道也能接受,没什么槽点。”

煤矿文工团食堂:
文艺氛围拉满,特色菜品吸客来
傍晚6点,朝阳区和平里北街的中国煤矿文工团职工之家内,暖光映衬着墙上的艺术画,入口处的老钢琴更添文艺气息,很难让人将这里与传统食堂联系起来。不同于常见的窗口打餐模式,这里采用岛台环绕的开放式取餐设计,颇似星级酒店自助餐,有网友调侃“就餐时说不定能偶遇靳东、刘昊然等演员”。

“团里职工吃什么,外来食客就吃什么,我们只有这一个食堂。”食堂负责人石女士介绍,食堂自去年6月对外开放,初衷就是回应周边居民的频繁询问。这里以自选称重形式供餐,一斤33元,每餐有二十多种菜品,且会定期更新。记者采访当天,就看到了香辣蟹、水库鱼、黑猪肉包子、土耳其烤肉等传统食堂难得一见的特色菜品。


近期看到新闻后,家住附近的居民李女士特意带着老人和孩子前来体验。“挺方便的,味道也不错,我们点了香辣蟹、香菇炒油菜、千页豆腐,还有梭子蟹这种少见的菜式。三个人拿了十三四样菜,一共才69块钱,全都吃光了,特别丰富。”

79岁的刘先生就住在食堂旁边,如今已是这里的常客。“自己家做饭费劲,还做不了这么多花样。这里菜品全面,口味也清淡,很适合我们老年人。每次来都拿十几种菜,花20多块钱就能吃得很好,在家根本不可能。我一周得来三次。”

景山AI食堂:
科技感十足,慕名食客络绎不绝
与煤矿文工团食堂的文艺范儿不同,东城区沙滩后街的景山AI食堂主打“科技感”。作为首开首院金融产业园的职工食堂,它于今年11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就餐者只需开通虚拟卡、完成充值和人脸录入,就能体验全程无感取餐。食堂的菜品大多由自动炒菜机制作,独特的模式吸引了不少食客关注。



“之前经北京新闻广播报道后,有不少食客慕名而来。现在有个客户住在朝阳大悦城,每天来景山公园遛弯后,都会特意来这儿吃饭,已经充卡来过三、四次了。”食堂负责人柴雨晨说。
开放热潮下
公众期待更精细化服务
记者通过某点评网站检索发现,除上述几家食堂外,中国农业科学院食堂、国家图书馆国图餐厅、北京语言大学“清晏楼”等众多单位食堂也已向公众敞开大门。不过,在收获欢迎的同时,就餐者们也提出了更高期待。
唐女士希望中国气象局社区南区职工餐厅能推出更多低盐低油的菜品:“希望菜式能更丰富些,味道也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追求,比如多做些低盐低油的,我觉得现在有些菜还是偏咸。”

家住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附近的杨老先生和老伴儿,则盼着辖区能出现“有诚意”的老年食堂。“你看这炒圆白菜,生巴巴的没味儿,还又硬又粗糙;12块钱的鸽子汤也没什么滋味。总的来说,老年餐光说重视,没落到实处。”他们坦言,周边不少餐厅虽欢迎老年人就餐,但都没真正贴合老年人的需求。

机关单位食堂是否该增设老年窗口?多年从事食堂运营的景山AI食堂负责人柴雨晨认为,需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运营。“我们食堂百米内已有一家社区老年食堂,所以我们选择在菜品上兼顾——午餐8个菜中,不辣、易咀嚼的菜品占比过半,既服务年轻人,也满足部分老年人需求。”他解释,“如果完全偏向老年人的口味,年轻人就不买账了,这样两边都做不好。”
除了菜品口感和味道众口难调,高峰时段拥挤、就餐环境嘈杂也是不少开放食堂的共性难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表示,食堂从“封闭”走向“开放”是民生好事,但管理需要随之升级。“这是制度的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肯定值得肯定。但开放后,食堂需要做一系列调整,比如在现有空间基础上是否有余力扩大规模、工作人员是否能延长工作时间等。”
毛寿龙建议,通过错峰开放、优化菜单更新机制、畅通食堂与辖区就餐群体的沟通渠道等精细化管理方式,平衡内部需求与公共服务,“管理从内部市场转向开放市场,必然会有很多变化。每个食堂都需要一个调整过程,有的是个别调整,有的是整体调整,先观察形成的规模,再决定调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