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外国山海经”咒语风行?不能让AI魔改给孩子吹“邪风”
北京晚报 | 记者 辛音

2025-11-18 13:20 语音播报

锐评

“通通通通撒呼啦”“哩哩哩辣力辣”等神秘“咒语”,成了风靡部分学校的流行语。据《法治日报》报道,这些看似没有意义的音节,实则是AI生成的动画形象的名字,被孩子们统称为“外国山海经”。此类AI魔改内容往往造型诡异,并夹杂不少暴力、血腥词汇和内容。与此同时,包含血腥暴力、恶搞低俗内容的“邪典动画”也借助AI技术卷土重来,渗透更多青少年群体中。

图据报道

把诡异、恶搞的造型当作时尚潮流,拉低了孩子们的审美水准;将暴力、低俗等行为包装成“趣味情节”,传递出“越出格越个性”的错误信号。对于心智尚未成熟、辨别能力较弱的青少年,AI魔改与邪典内容或引发恐惧心理,或引导对不良行为的模仿。除了干扰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披着奇幻外衣的低劣内容还可能扭曲孩子基本的文化认知。据报道,有整日沉迷“外国山海经”的小学生竟向家长发问:“中国也有山海经吗?”“山海经就是国外的,中国的山海经一点儿也不好看。”

作为中国古代奇幻百科全书,《山海经》通过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记录古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孩子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惑,不是“外国山海经”艺术高超,更不是中国《山海经》平淡乏味,而是AI生成的那些来回重复的“咒语”、夸张怪诞的氛围、暴力血腥的冲突,能够不断刺激孩子们的感官,精准契合低龄群体的猎奇心理。通过用户画像和兴趣标签,借助所谓的智慧算法,平台又将相似内容源源不断推送到低龄群体面前。封闭的“信息茧房”让孩子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排斥接触或欣赏本土优质传统文化。

AI魔改画面在线上泛滥,与极低的创作门槛密切相关。据报道,在多款常见AI视频网站,用户只需发送基础的人物形象图片,再通过文字描述希望生成的内容,即可获得对应的图片,并将其快速做成一段带背景音乐的动态视频。社交平台上,也有用户公然教学如何通过关键词生成涉及未成年人的AI大尺度图片。低劣吸睛内容满天飞,不仅印证平台审核不严,也暴露技术伦理的失守。究竟是哪些人漠视技术使用底线,导致一个个服务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工具,同时成为侵蚀孩子心理健康与网络良性生态的“污染源”?

“外国山海经”咒语不该在中国校园风行,AI邪典之风更不能吹个没完。平台必须升级AI识别技术,建立更灵敏的低劣内容拦截机制,尤其从严审核未成年用户特定推荐机制下的观看内容。技术提供者应当完善内容过滤体系,封堵关键词漏洞,让安全防护跑在违规内容之前。家庭和学校也要积极介入,通过组织观看、趣味讨论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丰富历史积淀、提升文化修养,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经典文学和语言表达的魅力。

守护孩子的精神世界就是守护未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应当包含保护他们不受AI魔改与邪典的侵害。如何在这场针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数字围猎中筑牢防线、守护净土,考验的不仅是技术能力,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


编辑:辛音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