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09:55
天气转冷,北京多个小区地下车库突然热闹起来。记者走访发现,原本用于停放车辆的地方,竟成了部分老人唱歌、跳舞、遛狗、玩乐器的“活动中心”,扰民不说,也藏着安全隐患。
现象1:空闲车位成“K歌房”
“我们小区地下车库现在真的太吵了!唱歌的、跳舞的,搞得跟卡拉OK包厢一样。”近日,海淀区苏家坨镇某小区居民刘女士反映,小区地下车库成了一些老人的晚间活动室。
11月19日晚8点,记者刚进入该小区地下车库B1层,阵阵歌声便从远处传来。一名居民向记者指向B2层:“一过了晚饭点,这些老人们就活跃起来了。”
记者循着歌声下行至B2层,只见车库一侧,七八位老人“占领”着三四个空闲车位。他们不仅铺上了床垫用来堆放衣物,更直接在车道上随着音乐,兴致勃勃跳起了交谊舞。原本的行车道,就这样成了临时“舞池”。
不远处,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五名老人将一个带显示屏的卡拉OK一体机摆在车位上,四把椅子排成一排,俨然一个简易的“包厢”。他们手持麦克风,正轮流投入地演唱。
再往前,B2地库出口附近,还有三名老人搬来了茶几、沙发和一张2米多长的地垫,甚至架起了一台大彩电。他们一边品茶聊天,一边熟练切换着曲目,将车库一角改造得如同自家客厅。
喧嚣声中,危险近在咫尺。记者观察到,不时有回小区的车辆缓缓驶入地库,车灯扫过,轮胎擦着车位线驶过这些活动区域。然而,沉浸在歌舞中的老人们却不为所动,头也未曾回一下。
“这里不是空地,只是车位停不满。”一位刚停好车的居民无奈摇头,“有邻居劝过,也向物业反映过,但收效甚微。我们只能自己开车时慢点再慢点,生怕撞到人。”
对此,记者联系到该小区物业,物业经理回应称:“我们也在找人,催居委会一起管理。”小区所属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则表示已关注此事,日常安排社工巡场劝导,“今晚8点多会再去劝劝”。但她坦言杜绝难度大:“我们没有执法权,只能劝告。”
记者看到,近两个月,该社区公众号多次发布提示:“停车场≠游乐场”“请勿在地下车库娱乐”“禁止在地下车库玩耍、跳舞”等,强调此类行为存在安全隐患。然而,从现场看,提醒收效甚微。
现象2:萨克斯独奏有点吵
“晚上回家刚进地库,突然传来一阵巨大音乐声,吓得我一哆嗦!”家住大兴区天宫院某小区的李女士反映,近日小区地下车库被一位老人当成了“个人音乐厅”,喧闹的乐器声打破了地库原有的宁静。
李女士描述,当晚她下班回家,正与家人通电话,却被车库里突如其来的声响惊扰。循声走近,发现一位老人正坐在一把折叠椅上,专注地吹奏电萨克斯。老人装备齐全:地上放着外接音响,自带补光灯的乐谱架立在面前。路过的居民,有的匆匆瞥一眼便加快脚步离开,也有的伸手捂住耳朵,试图阻隔高分贝的乐声。
“天气越来越冷,老人想找个地方练乐器,这我能理解。”李女士话锋一转,“但萨克斯音量实在太大,如果有婴幼儿或心脏不好的老人经过,突然听到这么大声音,容易受惊吓。”李女士也向物业反映过,对方只表示将加强巡逻。
11月20日,记者来到李女士居住的小区,地下车库没有看到吹电萨克斯的老人,但多位居民表示,确实听到过音乐声,时间并不固定。
记者随后联系小区物业。物业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地库禁止开展乐器演奏等活动,将加强巡逻岗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此类行为。然而,冬季天冷,有音乐爱好的老年人该去哪儿活动?物业坦言目前并未设置专属空间。
小区所属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现有活动室面向居民开放,主要用于唱歌、跳舞等低噪音文娱项目。“由于活动室上方就是居民住宅,萨克斯等大音量乐器暂不适宜在内开展。”但工作人员也表示,若居民确有需求,未来或考虑增设专业乐器活动室,通过加装隔音设施等方式,在满足老人爱好的同时减少扰民风险。
现象3:并排散步挤占近半车道
“每天晚上七点多,车库是人最多的时候。”家住东五环某小区的王女士每天下班驾车回家时都格外小心。从地库入口到车位的约500米路程,她往往需要按两三次喇叭或闪几次远光灯提醒前方行人。
王女士说,一到冬天,地下车库遛弯的老人就多了,很多人甚至不在划好的人行区域上行走,直接走在汽车行驶的区域,格外危险。她回忆,最惊险的一次是开车途经车库的一个岔路口,突然冲出来带着孩子闲逛的老人,险些撞到。
记者近日探访发现,该小区采用人车分流设计,地面上也特意设计了许多活动设施,还特意划出了运动步道、跑道。然而,晚上7点30分左右,小区地下车库内,多条路上都能看见老人结伴遛弯,有的两三位老人并排行走,挤占了近一半的车道。有的私家车从老人身旁驶过时,距离甚至不到半米。记者也注意到,车库内路口虽然都安装了反射镜,但由于车库光线较暗,司机在车内通过反射镜基本只能看清另一个方向是否有开着车灯的车辆,行人的身影较为模糊,不易发现。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东城区广渠门内某小区。天气转冷后,地下车库成了部分老人的“遛狗场”。“我一养狗的都觉得不合适,”居民王女士直言,“狗爱找墙角、轮胎撒尿,公狗的尿渍更难清理。”
11月19日下午,记者走访该小区地下车库现场,虽未见明显粪便,但在几处居民反映集中的区域,能闻到隐约异味。一名刚停完车的居民对记者表示,在这里遛狗的大部分是老人,但面对熟悉的邻居,当面劝阻难免尴尬,“我们都认识,也确实不好劝,最多说一句怎么不去小区花园遛?还是物业要履行起责任来。”
对于老人在地库闲逛、遛狗的行为,上述两个小区的物业均表示,只能持续加强巡视劝导,难以强行制止。王女士所在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小区地下车库已专门悬挂提示条幅,并安排保安巡视,但“有些居民当看不见,就在条幅旁边继续遛弯遛狗”。
律师释法:涉嫌违法占用公共区域
老年人在地下车库唱歌跳舞、散步遛狗,不仅影响邻里关系,更涉嫌违法。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物权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兵明确表示:“无论地下车库产权归谁,其规划用途均为机动车停放,将其作为休闲场所已违反规划用途,且车库的通风、照明等设计标准均不适宜人员长时间停留。”
王兵进一步解释,这类行为涉及三重违法风险:首先,如老人占用地下车库通道作为休闲活动场所,未经业主共同决定就占用公共区域,涉嫌侵犯其他业主的共同管理权;其次,吹拉弹唱产生的噪音若超标,涉嫌侵犯邻居生活安宁权;再者,遗留垃圾或宠物粪便,涉嫌损害其他业主的相邻权益。
“若因跳舞、穿拖鞋等自身疏忽导致摔伤,在物业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况下,老人应自行承担责任。”王兵特别提醒。
王兵建议,物业须切实履行管理职责,设置警示标志、保障照明、及时消除隐患,并对违规行为及时劝阻报告;社区应积极引导,尝试提供替代活动场所,及时介入调解矛盾。居民也应增强法律意识,既遵守规定合理使用物业空间,又学会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社区探索:“疏堵结合”给老人找空间
天冷能不能给一些老人找个临时活动的场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社区已开始探索,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解决老人的需求。
每周三上午,和平里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室里萨克斯旋律悠扬。“听说我们需要场地,中心特别支持。”住在该街道的李叔叔欣喜地说,“虽然这里活动丰富,还是为我们协调出固定时段。”如今这个社团已吸引朝阳、丰台等地的乐友,还能分声部合奏。
闲置空间改造也在探索推进。一年多前,海淀区中海馥园小区将4号楼地下4间人防工程用房改造为居民室内活动空间。记者看到,这处活动空间紧挨着地下停车场,分别包含图书室、棋牌室和会议室等,不时有居民前来。
“冬天室外下棋冻手,现在有了暖和去处。”居民王先生满意地说。物业工作人员介绍,这处空间每天开放至晚上8点,满足居民晚间活动需求,“晚上这里是人最多的,居民们来这里下下棋,带孩子看看书。”值得注意的是,该小区这处地下空间在设计和施工前都进行了严谨的论证,确保符合消防要求,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