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20:58
本市持续深化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工作。今年以来,聚焦学校、医院、景区、商圈等重点区域,以“增供给、优设置、强监管”组合拳精准发力,有效改善了非机动车停放秩序。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安定医院等重点医院周边经综合治理,实现了停车有序、通行提速,就医环境显著升级。
东城区:精准破局 打通协和“生命通道”
北京协和医院东单院区急诊入口位于煤渣胡同,这条长仅316米、宽8米的“生命通道”,曾面临严重的交通秩序压力。一方面,它日均承载超600人次急诊量和40余辆次救护车通行,更与其他3个门区共同服务逾1.4万人次门诊访问,导致通行能力接近饱和。另一方面,煤渣胡同沿线分布着医院、居民小区共7个出入口,加之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使原有停放区超出负荷,车辆淤积占道导致人车混行、拥堵现象加剧。
面对这一难题,市交通委会同市卫健委、规自委、消防总队及东城区城管委等部门,创新实施“整体管控、挖潜增容、多元共治”的治理策略,靶向破解难题。

改造前东华门街道清理煤渣胡同内停车区域“僵尸车”
整体管控做“减法”。东城区城管委协调院方推行线上预约和分级诊疗,从源头削峰平谷;联动院方与属地街道清理“僵尸车”,腾挪停车空间超300个;协调共享单车企业精准调度,增加清运频次;同时引导快递车辆入院停放,倡导居民车辆“回库入院”,多措并举释放公共空间。

清理前,医院内部急诊西侧非机动车停车棚部分被占用摆放杂物

清理后,医院内部急诊西侧非机动车停车棚恢复电动自行车停放
挖潜增容做“加法”。针对煤渣胡同停放乱象,医院与消防部门协同,在院内分类开辟专用停放区并完善消防设施,使院内非机动车停放容量从400余辆跃升至1000余辆。东城区城管委联合东华门街道盘活“边角地”,在煤渣胡同新增停放区8处,同步在医院周边其他区域拓展停放区9处、加装充电设施100余台,引导远端停放,缓解门区拥堵状况。如今,医院周边63处停放区形成超1500辆总容量,基本满足停放需求。

煤渣胡同东段内非机动车有序停放

医院内部新施划的自行车专属停放区
多元共治做“乘法”。就诊高峰时段,医院工作人员在急诊、门诊等重点区域现场引导车辆“进场快、停得下、摆得齐”;交通协管员动态疏导车流;街道志愿者常态化巡查,及时纠正不文明行为,形成专业与志愿互补的共治格局。
经过系列治理,曾经拥堵的“生命通道”重现畅通有序。作为本市40个“学医景商”重点点位治理的收官之作,北京协和医院的治理完成,标志着年度重点区域治理工作圆满收官。
西城区:疏堵结合 优化安定医院就医环境
位于西城区德胜门外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日均就诊量达2800余人次。医院周边商圈、学校、老旧小区聚集,道路资源紧张,交通拥堵问题长期困扰就医群众。
为切实改善患者出行体验,西城区城管委协调区卫健委、西城交通支队、属地街道、医院等相关单位协同发力,打出治理“组合拳”。
扩充设施“补存量”。通过深入挖潜,在医院红线内施划7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供职工及就诊患者使用,缓解院外非机动车停放压力;利用南门导流岛闲置空间施划共享单车停放区,拓展停车容量;在南门西侧人行步道加装20个充电桩,满足充电需求;在安康胡同、德外西后街等道路新增30个路侧电子收费车位,全方位缓解停车难题。

增设非机动车充电桩
强化管控“治乱象”。在医院北侧施划禁停区,增设机非隔离护栏,有效压缩道路违停空间,保障非机动车路权;启用东门违停抓拍系统,配合全天候巡查引导,有效遏制乱停乱放现象,畅通就医通道。

院外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
优化组织“提效率”。压缩医院东门车道宽度,增加入院车辆排队通道,规范进出秩序;对安康胡同进行道路改造,修建硬质机非隔离带,保障非机动车道畅通;优化安康胡同、德外西后街等道路路口交通信号灯设置,全面提升通行效率。

医院东门设置入院车辆排队通道

安康胡同治理后

德外西后街增设电子收费车位和机非护栏
综合治理后,安定医院周边交通秩序明显改善,车辆停放规范、违停现象减少、通行效率提高,为患者打造了更安全、便捷、有序的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