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庭审输了官司,被告立马掏出手机,扫码支付赔偿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徐慧瑶

2021-02-23 12:19 语音播报

热点

庭审里输了官司,需要向原告方赔偿损失,被告立马掏出手机,扫码支付……这一幕,在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线上庭审中经常出现。记者23日上午从北京互联网法院获悉,该院当事人在赔偿损失时,多通过网上银行、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在线转账,在线履行率达100%。在一些小额诉讼案件中,当事人在庭审中即表示服判息诉,法院当即组织双方当事人通过“屏对屏”方式即时扫码转账履行。

未履行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仅占4.5%

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大部分案件,无需进入执行程序,当事人就会主动履行赔偿义务,案结事了。记者获悉,该院审理的44180件具有金钱、行为等执行标的内容的生效裁判中,未履行进入执行程序案件占比低,仅占4.5%。“这体现了我院实质性化解纠纷水平高,广大当事人主动履行意愿强,遵法守法意识强。”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佘贵清说。

少数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大多也能在数日内执行完毕。北京互联网法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9月9日至2020年12月31日,该院进入执行程序的2000件案件中,已结1804件,执行完毕履行到位的有1244件。执行阶段共发还案款2980笔,发还金额20717766元,案款平均发还时长仅3.72天。

目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已经实现立案、送达、财产申报、查冻扣、约谈、案款发还、结案等全流程线上执行,让当事人从“少跑路”到“不跑路”,有效提高了执行效率。

善意文明执行体现司法关怀

与此同时,对于受疫情影响、经营状况恶化、暂无履行能力的当事人,北京互联网法院秉持善意文明理念,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倡导部分申请执行人通过给予宽限期、同意分期履行等方式缓解被执行人还款压力。

佘贵清讲述了这样一起案例,在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系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疫情期间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困难。

“我们考量其确无履行能力,积极推动双方协商,加强双方互谅互解,最终被执行人将凑齐的2000元予以偿还,申请执行人也主动放弃了其余11700元的诉讼请求。在法院的有效沟通和申请执行人的谅解下,被执行人得以持续经营。”佘贵清说。

加大惩戒力度,提高不履行违法成本

而对于拖延执行、逃避执行、恶意执行的当事人,北京互联网法院强化执行力度,依法适用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名单、拘留、罚款等强制手段,加大失信惩戒,促使当事人迫于强制执行压力,减少失信行为,自觉主动履行。

在一起网络购物合同纠纷的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称其已将执行案款支付给对方,并上传了支付宝账单详情、转账电子回单、转账录屏等电子证据。

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矛盾说辞,法院向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出具协助调查函,收到回函确认“无对应交易信息”后,法官当即约谈被执行人。

鉴于被执行人经法院一再释明相应法律后果后,仍坚持陈述虚假内容,其行为严重扰乱了司法秩序,法院对其处以十万元罚款。“被执行人在不可篡改的‘铁证面前无法辩驳、当场认错,承认其提供的电子证据系伪造,将尊重法院的罚款决定,按时交纳案款及罚款共计150650元。”佘贵清说。

佘贵清代表北京互联网法院倡导:“人人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维护者、自觉践行者、坚定守卫者,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形成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弘扬诚信文化的良好氛围,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国家诚信体系建设贡献应有之力,共同营造守法诚信有序的网络空间环境。”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