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1 23:39
央视兔年春晚,舞剧《五星出东方》中“汉锦”舞段惊艳亮相,磅礴气势一展大汉威仪,再现传奇国宝文物织锦的传奇魅力。舞台上,万千丝线在悬星的夜空中不断交织发出耀眼的炫光,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逐渐浮现在众人眼前。舞者们身着汉代曲裾裙、宽阔的长袖舞动在丝线之间,用独特的现代审美舞蹈语汇在观众眼前刻画出这件国宝文物无与伦比的魅力与背后蕴含的珍贵价值。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于1995年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的尼雅遗址,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历经千年,色彩依旧艳丽如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蕴含了千年前丰富且珍贵的历史、人文、艺术、美学等信息:织锦上“五星”“中国”的篆体汉字、寓意祥瑞的古代天文星象学、珍奇瑞兽的古老图腾,更有精美绝伦、价值极高的织锦织造技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经过纺织考古专家分析和鉴定,判定其是由五组经线和一组纬线织成的五重平纹经锦,不论是花纹色彩,还是织造工艺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五星出东方》以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为题材,讲述了汉朝戍边将领奉在精绝古城与北人首领之子建特、精绝首领之女春君之间,从剑拔弩张到并肩携手、从素不相识到深深认同,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诠释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结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主题。
登上春晚的“汉锦”舞段来自舞剧下半场梦回长安盛世的一段舞蹈。其创作构思来源于“中国是礼仪之邦”的解读,从肢体动作、形象气质、队形调度等都是围绕着展现大国气质来完成编排,舞者们垂眸而出、步伐轻缓蹁跹,顿挫有力,传递出内敛而含蓄,具有独特古典韵味的美感。“汉锦”舞段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是主创们采风时在博物馆里见到的汉代木俑人像,设计上充分参考汉代服饰造型呈现出浪漫雅致,简约大气的汉制美学。款式上以弧线与直线型搭配的曲裾袍为参考,锦缘绕襟作倾斜状随女子身型曲线旋绕而下,与上身大面积简约宽大的造型形成互动关系,样式简约之余而又不失流动性与节奏性。服饰下摆及地,袍服大面积严密包裹于身,行不露足,体不外露,显示出恢宏大度的气势而又不失儒雅的汉代宫廷韵味,彰显儒家以“和”为美的审美趣味。舞者造型和化妆上也是以汉时期审美为出发点,头饰设计为汉白玉质感纹样的造型,庄重而典雅,面部是极具汉时期代表性的妆容“长眉红妆”。大面积运用朱红色铺满眼下及脸颊,隆重且极具氛围感,“长眉入鬓”,充分展现女子的婉约舒美,同时,汉代的唇妆以小口为美,上窄下宽,圆润流畅,形如倒扣的樱桃,深度还原汉时期的文化审美。
较之剧场表演,《五星出东方》“汉锦”舞段在春晚上历经多处的调整,以便在央视高清细节的捕捉下更加华丽地呈现汉锦华服的震撼之美。特别是央视春晚舞台有4K/8K、AI、XR等新技术加持,为舞段的呈现赋予了更加广阔的观赏视野,舞者与舞台融为一体。在舞者的袖舞翻飞中,现代科技与古老文明交相辉映,为观众们打造出一场现代与历史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
舞剧《五星出东方》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品,北京演艺集团联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共同制作,北京歌剧舞剧院、新疆新玉歌舞团演出。前不久刚刚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即将于2月17—19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开展获奖后的首次演出,后续还将进行约50到100场的全国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