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2 07:15
这辆吉斯-110型防弹汽车曾是毛主席在浙江视察和疗养时的专用车。它的车窗玻璃有8厘米厚,车门重达200斤,是斯大林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防弹汽车。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朱德总司令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下,就是乘坐这款车型检阅部队。
如今,这辆汽车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楼展厅的东南侧,很多来军博参观的人都被它独特大气的外形所吸引。
🔺陈列在军事博物馆的吉斯-110型防弹汽车
这款车当时在世界车林的地位堪比劳斯莱斯,曾被前苏联视为神秘巨舰,国内见过车内构造的人少之又少。加之车辆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更增添几分神秘色彩。
● 车身暗藏玄机●
打开车门,吉斯-110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车窗配有八厘米厚的防弹玻璃,但这八厘米并非一体厚度,而是由“一层玻璃一层粘胶”的方式,经过特殊处理组合而成。当一层玻璃被打碎时,粘胶能起到缓冲作用,把子弹挡在下一层玻璃外侧。
相应的,车门也很厚,超10厘米,加上车门防弹钢板的厚度,整个车门重达200斤。
🔺吉斯-110型防弹汽车车门厚度
车辆内部同样暗藏“玄机”。首先是隐藏的第三排座,不同于当时普遍设计的两排座位,吉斯-110设计了一个可收放的第三排座,平时就藏在驾驶座后面。
🔺中间即为可收放的第三排座
更巧的是,驾驶排座与后排之间,有一道可以升降的中隔玻璃板,既防弹又保密。
🔺中隔玻璃板的摇把
在玻璃板上方,还设计了一个温度计和时钟,便于调节车内温度、了解时间。
🔺车内的温度计和时钟
当时还无法实现在车内安装空调,到了夏天,司机或是卫士会在车里放置一盆冰,后排座位旁边分别设置有烟灰缸、点烟器。为防止颠簸,车内还安装了手拉环。
🔺烟灰缸和点烟器,烟灰缸上方为拉环
● 见证新中国重大外交成果 ●
这辆车地位重要,并不仅仅因为车辆本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辆车见证了新中国与苏联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乘坐专列离开北京前往苏联,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与斯大林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并寻求苏联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同时祝贺斯大林70寿辰,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出国访问。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五周年纪念》邮票
在反复协商后,斯大林终于答应毛主席的提议,废除中苏不平等旧约。
1950年2月14日,双方签订了新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达成多项友好协议。该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对于促进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和恢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这辆车正是见证者。
在苏联访问期间,毛主席也曾多次乘坐吉斯-110型汽车。后来,斯大林得知毛主席当时没有专门座车,便赠送了这辆吉斯-110。
🔺军博馆藏 吉斯-110型防弹汽车
这辆车是斯大林汽车厂1945年6月底生产的第一批吉斯-110型豪华轿车,当时只供给苏联政府首脑及国家机关高层使用,严格按实际需求生产,赠送该车也足以看出斯大林对中苏两国关系的看重。
🔺仅行驶17166公里
回国后,这辆车便成了毛主席的专车,主要用于主席的日常出行。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经常去杭州,为了他的安全和工作方便,中央警卫局便把这辆“吉斯110”运到了杭州。
1992年,军事博物馆筹办纪念建军65周年展览,军博工作人员了解到了有关“吉斯110”的线索,经国务院有关部门与浙江省公安厅联系,浙江省公安厅把这辆车赠送给了军事博物馆。
🔺仅行驶17166公里
2017年12月,军事博物馆对汽车进行了修复。到现在,该车仍能正常行驶,里程表标示,它仅仅跑了1716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