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9 20:01
无视身边的灭火器,反而做出用嘴吹火、纸板扇火等错误操作,其他人旁观火情20秒后继续工作……短短几分钟火势失控,最终造成19人死亡。全国消防日到来之际,浙江宁海一家日化厂重大火灾事故的监控录像曝光,真实展现了失火前后的场景,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令人扼腕。
如海恩法则所言,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反观这段不长的视频,感受尤其深刻:如果那位“肇事者”一开始就拿出灭火器,如果围观者第一时间帮忙,如果能够及时通知楼上疏散,如果有完善的逃生通道……但可惜的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复盘这场悲剧,明明有那么多“止损的可能”,但最终还是由于众人消防意识的淡薄,由于所有人对细节的疏忽,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
“确保万无一失,因为一失万无”。无论古今,火灾都是影响公共安全的高概率风险事件。也正因如此,消防安全历来都被置于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位置。从故宫里的太平缸,到今天逆行而上的“蓝朋友”,从古代敲更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到今天消防演练的“进校园、进企业、进小区”,无不希望唤醒人们的防灾意识,筑牢最坚实的“防火墙”。
然而反观现实,由于防灾意识不足而造成的消防短板依然相当普遍。如社会车辆乱停占据消防通道、私人杂物乱放堵塞公共过道,消防检查走过场、消防设施成摆设等都屡见不鲜。对于防火防灾,相当一部分个体和单位还是没跳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怪圈。
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加强自律,而对于那些“不见棺材不掉泪”“不经火灾不知险”的人,对于那些“只考虑经济收益无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必须给予更有力的约束。类似于日化厂这样的火灾高危企业,无论是员工培训将消防知识作为基础科目,还是建设管理将消防作为首要考量,都应是基本常识,有关部门也应加强检查,消防工作不达标的“一票否决”。至于个体教育,也别只局限于“口头批评”,无论设置“黑名单”还是加大罚款力度,都不妨一试。
防火胜灭火,防患于未然。只有处于安全链条上的每个人都绷紧心中的弦,守好自己这道防线,火灾才不会有任何可趁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