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1 13:00
7月20日晚,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在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节目时介绍,本市将结合家长实际困难和需求,对中小学课后服务时间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将强化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激励和保障,绩效工资向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倾斜。目前,正在考虑通过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等方式,关心关爱教师。
北京教师或可弹性上下班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以更灵活的工作安排表,代替固定的出入校时间,对于作息纪律相对严格的教师岗位来说,确实是一个重磅消息。基于教师的职业特性以及教学新形势,可以弹性上下班,是给予老师一份暖心的福利,体现了政策的人性化。
和其他职业不同,不同科目的老师授课时间不同,统一时间到校,统一时间离校,虽然便于管理,但也容易造成部分教师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的弊端。许多责任心强的教师愿意全天候为学生答疑解惑、批改作业,不少教学工作还占用了非上班时间。如果学校能通过弹性工作制,允许老师根据各自教学内容灵活调节上下班时间,不失为给教师减负解压的好法子。此外,近年来,为解决学生放学无人接的困难,北京正着力丰富中小学课后服务供给,需要学校遴选部分教师在放学后多留一会儿,看护孩子。安排一部分老师晚些上下班,正好顺应了课后服务的现实需求。
学生弹性离校,解决的是家长的后顾之忧,堪称学校教育的主动担当;老师弹性到校,缓解的是在岗教师的教学压力,也是使学生弹性离校得以实施的制度保障。为老师上下班留出一定的可调配空间,对老师做好包括课后服务在内的本职工作,无疑是一种激励,有助于老师合理调整作息时间,更加集中精力从事教学工作。当然,弹性不意味着松懈。弹性上下班,不是弹性教学,更不是弹性尽责。上下班时间更自由了,教学考核还当精益求精,课后服务更要保质见效。只有保障了这一点,弹性作息才可能发挥出让老师更专注于教学的积极作用。
无论是对孩子提供延时照顾,还是对老师实行错时打卡,都是关切民生民意、温暖民心的人性化举措。把这两项善政联系在一起,能读出一个鲜明的信号:有益的教学改革,不该以一味加重老师负担为代价;对学生及家长权益的保护,并非以让渡老师的权益为交换;科学的调整、统筹的安排、多方的平衡,才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