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预约出行试点成功,以精准出行打通堵挤二脉
北京晚报 | 记者 贾亮

2021-10-18 08:40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疫情期间,我们在北京地铁做了一个实践,成功地让市民由地铁站外排队,变成在家等待。这也是未来出行的一个趋势。”10月16日晚,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召开“可持续交通与可持续城市”主题会议上,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向多国与会者介绍了北京地铁预约出行实践。通过预约出行技术提高公交专用道利用率、缓解城市道路拥堵,建立一个不堵车的城市交通系统或成为可能。

路上堵车、乘坐公共交通拥挤,几乎是世界各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通病;城市越大,矛盾越突出,症状越明显。很多人开玩笑说,汽车速度越来越快、道路越来越宽,可是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长、体验越来越差;公共交通越来越发达,可每次上下班都被挤得心力交瘁。

拥有不堵不挤城市交通,是城市管理者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每个市民的梦想。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城市一方面努力扩大交通资源供给、设置公交专用道等方式“疏”,一方面采取控制汽车保有量、工作日号段限行等手段“堵”,交通环境日益改善,但与各方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大城市病依然难除。

正如很多专家指出的,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一味扩大城市交通资源配给并不可行,而与之相对应的,用好用足现有交通资源的利用率,倒是一件极为紧迫的事情。比如,北京有超过一千公里的公交专用道,但是研究显示,公交车道利用率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此外,多数情况下拥堵的车流中,每辆车上往往只有一个人;因为拥堵,公交通行缓慢,市民排队等待的时间也加长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一味地追求快速出行,却可能造成整体出行的无序出行,不仅造成了公共交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通过预约的方式进行出行模式变革,利用智能化、大数据等方式盘活交通资源存量,精准化利用交通资源,大幅度提升交通效率,不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来自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地铁沙河站日均预约进站量4400人,人均节约排队时间5分钟,日节约排队时间221小时,97%的乘客对预约进站服务表示认可和满意并希望扩展到更多车站。西三环交通仿真研究也表明,如果进行预约调节,高峰小时路段平均车速可提升44%以上,总通行时间可节约30%以上。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相信每个被堵过的人都一看就懂。

地铁预约试点成功,为打通部分站点堵挤这“任督二脉”,建立一个不堵不挤的城市提供了新的路径。当然,专家也指出,“像预约看病一样实现预约出行,首先要有一个预约系统支撑,有为大家出行排好序的技术;其次还要有一个保障机制,确保预约后不被加塞儿,按预约顺序享受公平服务”,即便有了体制保障、制度设计,市民出行习惯的养成也非一日之功,不过只要预约出行真的有效,自然会大大加速这一进程。

北京晚报资料图片  摄影 程功


编辑:贾亮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