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端午不解防,放假不放松!过个现代防疫节
北京晚报 | 记者 侯江

2022-06-01 20:10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这周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热热闹闹赛龙舟、欢欢喜喜吃粽子,是往年大家习惯的过节方式。然而因为疫情,今年的端午节注定有些不同。自4月22日本轮疫情暴发以来,全市上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本轮疫情终于到了攻坚扫尾阶段。在集中力量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的关键时刻,这个端午节辟病毒、守平安的意义更为重大。

在6月1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明确要求,端午节将至,公共场所要严防假期人员聚集扎堆,各类景区、景点、公园将继续坚持限流、预约、错峰、测温、验码、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防控政策。倡导就地过节,减少人员流动,简约生活,不聚餐聚会。过一个健康平安祥和的端午假期,是市民的共同愿望;响应就地过节的号召,在有序调整社会面防控措施之后坚持解封不解防,尽量少流动,也是市民应尽的责任。

提倡就地过节,还是为了让城市继续“静下来”。只有静下来,减少流动,才不会给病毒传播可乘之机。过去一个多月的抗疫之所以取得巨大成效,离不开全体市民的支持与配合。当前,动态清零的战果需要扩大、疫情防控的态势需要巩固,同样需要市民继续努力,甚至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共同守住疫情防控的底线,坚决防止小概率事件,防止疫情反弹。一个月来,很多市民一直居家办公,在各区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际,或许已经计划利用端午假期探亲访友,或者与朋友聚餐聚会了。此时此刻,倡导就地过节尤为必要。过节不忘防疫,非必要不出京,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和有疫情发生的地区,是为了自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

就地过节,不聚餐聚会,其实一样能够过好端午节。体会亲情友情,距离从来不是问题;感受节日文化,可以有多种途径。忙不迭的走亲访友,可以变成实时在线的视频通话;小家各自包粽子、大家相互晒粽子、网上创意粽子大比拼,端午节同样可以丰富多彩。

传统习俗里,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五毒饼,要采草药、挂艾草,意喻辟邪祛秽。春末夏初瘴气盛,在今天看来,就是春夏换季时节容易生病。吃五毒饼、挂艾草的习俗能够流传至今,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又蕴含了祖先防疫保健的智慧,让端午节在纪念屈原之外,成为名副其实的“卫生防疫节”。当前,局部区域仍有零星隐匿传染源,巩固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艰巨。因此,这个端午节,更应该继承端午防疫传统,齐心协力将病毒从身边赶走。

端午节,是民俗大节。这个节日,不仅需要我们年复一年地承继与纪念,更需要我们年复一年地创新与续写。每一位市民的自律与坚守,都是对端午节期待与热爱的体现。端午不解防,放假不放松,让我们用安静的坚守、用创造的欣喜、用必胜的信念来支撑起对祖先留下的节日的敬畏;让我们用战胜新冠病毒、肃清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实际行动,来体现祈福纳祥、驱邪攘灾的美好愿望。


编辑:侯江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