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6 18:31
据法治日报报道,不久前,北京朝阳区一市民通过移动支付平台上的手机充值功能给自己新办的手机号充了1400元话费,由于对新号码不熟悉,输入时将两个数字输错了位置,最终话费充到了别人的手机号上。跑了多个地方,打了无数个电话后仍然无果,只好认栽。多名网友表示,充错话费之后,与对方号主沟通未果,很难再有其他途径维权。
相信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网上搜索一下“充错手机话费怎么办”,提问者众多,答案大同小异:看运气,对方好说话,人家会把话费充回来。否则,就认栽吧。
据专业人士介绍,因为运营商不是错号手机号码的使用权人,所以“未经错号机主同意其无权进行直接退款操作”;而移动支付平台通常是通过话费卡进行充值,所以一经使用无法退还。当然,电信运营商和提供充值服务的平台目前并没有充分履行提醒、警示义务,相关服务应该尽快提质,手机银行转账的确认环节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就算是充值者经过了提醒、警示,输错号码、充错话费这种事,也只能是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生的可能性。
充错号码的人肯定有无心之错,但是收到话费的人不能“将错就错”。虽然因取证难度太大,大部分人放弃诉讼途径,但《民法典》第987条规定: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也就是说,拒不返还话费,有可能构成“不当得利”,涉嫌违法。同时,眛心钱不能要、不能用,更是道德底线。于法于德,这个便宜不能占。
当然,充错话费,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数额巨大的手机充值,只能用于话费和流量消耗而不能变现。被充值的人消耗不掉这么多话费,又无法做到话费转移,想要返还,就只能自掏腰包回充话费。这无疑又产生新的矛盾和不公平,虽然巨大数额充值应该属于个别现象,但相关运营商应该尽义务协调解决。
路不拾遗,是大家从小就明白的道理。意外被充值,应该守住道德底线,积极与对方沟通,不是自己的话费,坚决不能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