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0 16:31
“烤串都装在一个袋子里了,打包费还要按根儿收”,“算好了价格到下单时才发现还得付打包费”,“明明用不着袋子却也收打包费”……据北京晚报报道,在北京外卖市场,部分商家存在过度收取打包费、收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消费者希望打包费能收得明明白白,规规矩矩。
消费者点外卖,商家是否可以收包装费?客观来说,商家在打包外卖时,付出了一定的材料和人力成本,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季,为了保持外卖的温度和口感,不少商家还用上了保温材料,收取包装费符合市场交易的原则,并没有问题。
然而,可以收并不代表商家就可以乱收。据报道,外卖平台上部分商家对哪些商品要收包装费,哪些商品不需要收包装费,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分类,也缺乏明确的收费标准。比如一些茶饮品牌,在小程序上默认消费者需支付每杯1元的打包费,无法取消,不少消费者在点开“价格明细”后,才发现被收打包费了。此外,不同渠道收费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也时常困扰消费者,搞不清到底是看消费者人收,还是看商家自己心情收?
过度、任性收费的商家,有负消费者的信任。和用户玩弯弯绕,最终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只盯着包装费这点蝇头小利,又如何能走得更远?何况为了收费而造成的过度包装,势必带来大量的白色垃圾,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商家乱收,根子在平台没明确收费标准。平台对接用户和商家,对签约商家有管理责任,对消费者权益更有保护义务,包装费由商家自行决定,有管理不善、转移矛盾的嫌疑。商家无序定价,隐蔽收费敲用户竹杠,也是对平台信誉的损害。
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包装费,而是想明明白白看到为什么收、怎么收,而不是稀里糊涂地被收。平台应列出包装费清单,规定相应收费标准,在消费者的订单页面上清楚展示出包装费的类别和价格,给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同时健全投诉机制和后台管理,对违规收费的商家予以处罚。否则一旦出现争议,也往往陷入各说各话的境地,没有规则,平台只好和稀泥。
别拿乱收打包费不当回事,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事都不是小事。2021年,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对“永辉生活小程序”事先未征得消费者同意,对每笔订单收取1元打包费一事进行过公开处罚,据相关资料显示,此案例中,永辉超市共涉及订单201480单,最终被没收和罚款3.2万余元。
乱收外卖打包费的问题,是该打包解决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