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谭|杨振武:努力把好制度的故事讲好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杨振武

2021-01-27 07:12 语音播报

学习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关系国家前途和人民幸福的重大问题。

2018年3月,我转岗到全国人大工作。职务使然,浸润其中,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更多的了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接触和了解越多,越深切地认识和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一个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好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好在扎根中国土壤、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模式,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近代历史上那些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由于水土不服,未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最终失败。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带领人民经过艰苦卓绝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同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一道,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复制”得来的,而是伴随中华民族求索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一路走来,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长期探索、反复比较、渐进改进的奋斗成果。

《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和发展》,本书编写组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生长,都与其适宜的社会土壤息息相关,扎根沃野肥土,就会不断吸收养分而枝繁叶茂。不管是从中国政治发展史还是世界政治发展史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新的制度样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好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民主底色

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擘画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时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人民是国家的坚实基础,也是共和国政权的最大底气。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亿万人民怎样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这需要适当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形式来实现、来保证。这个组织形式和制度形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各级人大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法律体系的建成和完善到加强宪法法律的实施和监督,从代表选举实现城乡“同票同权”到强调代表更多来自基层一线,从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到公众对人大工作的全方位参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保证了权力依法产生和运行,也保证了各国家机关的工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仅保障了人民民主选举的权利,也保障了人民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构建起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保证了各项决策和各项工作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保证了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好在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促进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制度亮色

在我国,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各国家机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着同一个目标奋斗,集中力量开展工作,彼此不是相互掣肘,有效克服了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问题,避免了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弊端。我们国家的所有重大决策都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集体决定问题,通过反复酝酿、集思广益,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议案,以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审议法律草案,要遵循“三审制”原则。而一旦作出决议,就迅速执行,不受任何牵扯。放眼今日中国,处处都有最新最美的图画,处处都是蓬勃向上的景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是“中国之治”蕴含的重要制度密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世界所瞩目,许多国家的政要、议员来华访问,都会主动提及政治制度话题,都想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外的普通民众也对此抱有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我们作出了表率。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对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说得清楚、讲得明白。一些同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关注不够、了解不多,因隔行而一知半解,因寡闻而底气不足,缺少理直气壮的自信。一些同志政治上糊涂,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西方那一套政治观念来衡量我们的制度,觉得我们的制度有欠缺、月亮不如西方的圆。出现这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不够、阐释不深、传播不广,特别是不善于讲述中国制度的故事,不善于传播人大的声音,常常会面临“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道)不出”的窘境。

伟大的时代需要精彩的讲述。我们能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能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要求,这既是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制度自信的要求,也有讲好制度故事、增强国际认同的考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坚信,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在新的伟大实践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定能更好地发挥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确保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


编辑:袁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