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辆车可同时充电,这个小区“疏堵结合”防治电动自行车上楼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褚英硕

2021-10-08 10:01 语音播报

城事

电动自行车上楼屡禁不止,如何管?军留庄小区的做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在电梯内安装电动车阻车器;改造车棚、加装充电桩,满足居民充电需求;将电动自行车停放规定写入村规民约……小区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杜绝了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的现象。

推着电动自行车走进军留庄小区的电梯轿厢,电梯内的摄像头识别出了电动车,警报立即被触发,警示灯不断闪烁,“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请立即退出,谢谢合作”的提示音循环播放,同时电梯门不会关闭,电梯停止了运行。直到将电动车推出电梯后,电梯才恢复正常运行。

电梯轿厢内的摄像头可自动识别电动自行车

军留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春喜介绍,小区从2012年回迁后,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时有发生。前几年,有小偷摸进小区,一晚上偷了五六块电瓶。很多居民怕丢电瓶,就把电动车推上了楼。物业投入大量人力制止电动自行车上楼,但“人管人”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便决定采取“人防+技防”的方式,请专业人员在电梯内安装了电动自行车阻车器,既节省了人力也达到了防控目的。

禁止电动车上楼的同时,居民的电动车充电需求也要满足。村里通过走访入户明确非机动车台账,了解到电动车总数达120余辆,原有的15个充电插口已无法满足需求。今年7月,村里对车棚进行了升级改造,安装了6组标准化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可供60辆电动车同时充电。

智能充电站

走进小区南门外占地600平方米的车棚,所有非机动车分区摆放整齐,北侧是自行车停放区,南侧是电动车充电区,最西头是摩托车停放区,拐角处是三轮车停放区。一位居民推着电动车停进车位,插电、扫码、充电一气呵成。“1元钱充300分钟,一扫码就不用管了,充电桩充满自动断电,还有充电保护功能,多省事。”居民刘女士说。

“我们还将电动自行车停放规定写入了村规民约,就贴在小区大门处,来往居民每天都能看到。电动自行车要在指定地点充电,严禁乱拉乱接电线。电动车在村民需用时可进入小区,但不能长时间停放在小区任何位置,必须停放在车棚内。小区设专人不定时巡查,发现电动自行车长期停放,会通知居民将车停放至车棚内。凡违反规定,经批评教育整改无效的,将受到相应的经济处罚,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纳入村黑名单。”刘春喜说。

军留庄小区通过堵疏堵结合的方式,彻底解决了电动车上楼入户这一顽疾。记者随机走访了小区的3个单元,楼道里、楼门口没有看到一辆电动车。电动车有序地停放在小区外的车棚里,小区的公共空间都宽敞了。  


编辑:王雯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