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0 19:33
“平步四万三,日游方寸间”,王征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句话。那是他第一天安排社区核酸,辗转于三个核酸点位之间,一天下来走了43508步。自从丰台区启动区域核酸筛查,王征几乎是微信朋友圈步数榜首的“常客”,日均步数就没下过2万。
清晨4点,在整座城市还在沉睡的时候,王征便早早起床。半个小时后在石榴庄街道鑫兆雅园社区办公室里,就出现了他忙碌的身影。作为社区负责人,他是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鸡蛋、包子、粥、餐具”他一边麻利地将一份份早餐装袋,一边嘴边念叨着,生怕有所遗漏。这是给医护人员、下沉干部以及安保人员的60份早餐,要确保他们在五点半吃上热乎乎的早饭再准备做核酸采集工作。
派送完早饭之后,王征开始在三个核酸点位之间轮流走访。“矿泉水够吗?”“等下我给你们拉线充电!”“把桌子两边用塑料袋封起来,免得医护人员腿冷。”“这边口罩够吗?”……六点准时开始核酸采集工作之后,王征要时刻掌握三个点位的情况,确保每个点位物资充沛、秩序井然。
“昨天咋没看到你们,母亲节我们搞活动还发康乃馨呢!”王征对一旁做准备工作的安保大姐说。“嗨!昨天我们等车晚了,没赶上这个点位!”安保大姐懊恼地跺着脚。鑫兆雅园社区的核酸点位也是不少安保人员的首选,“管事儿的负责也很贴心,盒饭也好吃”。
“他们每次都记得我的口味,给我留下菜包子。”来自天坛医院的医护人员徐玉芝对社区服务工作连连点赞。
7点,6197步。一个小时来回辗转于三个核酸点位,每间隔一小时就要收集下各个点位的采集数量。微信步数显示,王征已经走了6000多步。
鑫兆雅园社区面积并不大,走完整个辖区范围也只需要十几分钟。三个核酸点之间的间距最远也就在两百米左右,“整个社区形状像个不太规整的正方形。”赶往下一个核酸点时,王征用手比画着说道,虽然4月24日刚来社区上岗,几天下来他已经对整个社区基本情况了如指掌。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汗水凝结成时光胶囊……”一阵阵悦耳的铃声响起,王征的手机几乎成了社区防疫热线,从核酸点位的物资保障到社区住户的联系方式,王征都要一一安排落实。
为了更好地掌握社区范围内住户的情况,上午11点王征前往办公室紧急召集辖区内的中介负责人开会,及时更新租客信息,以便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1点,14728步。等待中介负责人来开会的过程中,王征终于得空坐下来喝了口水。记者注意到,他和同事们的裤腿上,都有好多橙色的印儿。“是消毒液的痕迹,这工作有点费裤子!”办公室里负责大数据流调的同事笑着回应。
“喂,您好,请问您最近有没有去过……”办公室里,值班的同事正在负责大数据流调,接到系统发来的信息之后,立刻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情况。办公室外,前来询问如何解除弹窗的市民也在门外排起了长队,“我弹窗3,该怎么解除?”“弹窗4什么时候能解?”社区工作人员耐心答疑解惑,王征也上前帮忙解释。
对于4点就起床的王征来说,一上午的时间尤其漫长,但忙到中午手头的活依然应接不暇。“先让小马去吃饭,我给他看着点位。”得知同事马明从早上到这会儿还没吃上饭,正在办公室统计数据的王征又立刻出发前往核酸点位临时替班。
截至下午2点,鑫兆雅园一共给超过4300人做了核酸检测,远超过了规定的基数。
下午4点,20979步。王征的微信步数依旧是好友榜单第一。
“别看他健步如飞,他也50多岁了,我经常喊他小老头儿。”社区副主任韩慧打趣地说。
“汗水凝结成时光胶囊……”熟悉的铃声响起,“好,我马上去核查下”王征接完电话又继续“刷”起了微信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