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打造“老字号+国潮”高品质街区,背街小巷将成“文化厚街”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瑶

2022-05-23 17:20 语音播报

城事

到2025年,前门大街将不断推动老字号与非遗文化场景融合创新,形成“老字号+国潮”模式,大街及其周边将围绕“一轴一街一带,一廊五区”,建设具有京味特色与现代活力的高品质步行街区,推动古都商街持续迸发生机活力。这是记者近日从东城区获悉的。

三里河水景

“一轴”即前门大街。正阳门前,全长840米的前门大街自古就是人来货往、商贾云集的著名商业区,很多老字号已在此扎根几百年,截至目前共有30余家,是不少消费者寻味京韵的首选。落实中轴线申遗保护要求,前门大街的风貌不断完善。

去年,前门大街推动传统老字号商业升级,东来顺、御食园、长春堂等一批老字号完成店面升级改造。改造后的东来顺饭庄营业面积约1600平方米,进门处是一口一人多高的铜火锅,整体采用宫廷风格装饰,屋顶上还有金龙彩绘,古色古香。

四联美发博物馆

不光老字号“氛围感”更突出,体验感也令人耳目一新。推动老字号与非遗文化场景的融合创新,四联美发博物馆(北京美发博物馆)、盛锡福帽子博物馆、荣宝斋沉浸式体验研学馆等的落户,让中外来客打开了拥抱“国潮”的新方式。四联美发博物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远古至今的发型发式、行业人物、美发文化,先民们用来磨剪头发的石头工具、古时的木梳发簪、近现代的理发设备等逸趣横生。

这样的探索擦亮了老字号的金字招牌。“老字号开办博物馆,巧妙地将营销和情怀结合到一起,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成为品牌文化的新载体。”天街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故宫前门冰窖餐厅

国潮,近年来备受年轻人青睐。今年年初,故宫前门冰窖餐厅在前门大街一开业,就迎来不少拥趸。仙鹤图案的纸巾、水墨画壁纸等细节传递着满满的故宫“氛围感”,年轻人们打卡拍照,一品枣泥山药糕、酒醉鹅肝等“故宫下午茶”,时尚感、体验感“拉满”!

类似于这样的国潮精品还将源源不断。“我们将持续引入国潮特色项目,不仅有传统曲艺节目的专场演出、国潮老字号市集、非遗文化展等,还将吸引更多国潮精品项目、艺术活动、体育赛事等。”

除了贯穿南北的前门大街,东西向的“一街”即鲜鱼口—兴隆街,也将有新内涵。将延续这条街的历史脉络,以休闲、生活服务为核心,重塑地区市井文化特色,增加东西向功能连续性。

书店与女性主题相结合,打造文化会客厅

在鲜鱼口街及其两侧的背街小巷里,市井文化特色已有萌芽。与鲜鱼口街相连的南晓顺胡同,围绕“书店 ”塑造鲜活的文化现场,去年以来,共迎来4接主题书店落户。它们是书店又不止于书店,各自与社交、服饰、茶文化、戏剧等业态相融合,俨然一个个充满生机的城市文化客厅。“未来,我们将继续用创意更新这些社交场景空间,使‘背街小巷’变身 ‘文化厚街’,撬动街区全域繁荣。”天街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横纵两条“一轴一街”,前门大街东侧的“一带”,即三里河生态景观带也将是街区更新的重要部分。将推进三里河公园公共空间提升向两侧平房区延伸,整体提升生态景观品质、注入文化内容、丰富空间活力。“一廊”则指西打磨厂,西打磨厂位于三里河以北,是一条老商业街,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文化探访创意廊。

此外,整个前门地区还将分为5个配套功能分区,以“老胡同现代生活”为目标,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社区共治等。

东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