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2 15:05
2018年4月27日,朝韩领导人在板门店实现历史性会晤。在此前夕,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宣布:“中止核试验与洲际导弹发射试验,要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国际媒体解读为“朝鲜正式宣布进行改革开放”。人们不禁要问,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朝鲜为什么迟迟没有进行开放?
其实,30年来,朝鲜也曾多次探索经济改革,其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晚年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有过5次交往,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质疑到逐渐接受,从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观望到在朝鲜实施经济改革的积极尝试,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而壮志未酬。
1978年9月
“喝上肉汤”的朝鲜让邓小平坚定了中国发展经济的决心
邓小平与金日成是老朋友。早在1975年4月,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金日成曾应邀来中国访问,双方相处融洽,建立了深厚的私人感情和友谊基础。
20世纪70年代,朝鲜依靠苏联、中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经济发展迅速,GDP年均增长率曾高达25%,被誉为“远东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70年代末,朝鲜建立了比较发达的石化产业,实现了相当程度的农业机械化,粮食自给自足,推行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对全体学生和儿童免费供应外衣、内衣和鞋子等生活必需品,朝鲜处于“吃米饭、喝肉汤”的黄金年代。
此时,与朝鲜唇齿相依的中国刚刚结束十年文革,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许多地区的群众只能靠“喝菜汤”填饱肚子。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面对中苏关系恶化,越南完全倒向苏联,中美关系因台湾问题而陷入停滞的国际形势,邓小平认为,朝鲜经济较为发达,与中国有着鲜血凝成的友谊,在中国外交中举足轻重。
1978年9月9日,邓小平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参加朝鲜国庆庆典,一方面为了拉住朝鲜,不让其全面倒向苏联;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实地参观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学习一些先进的经验,并寻求其对中国即将实施的改革开放的理解和支持。
邓小平赴朝鲜东海岸工业城市咸兴“二八”维尼纶联合企业参观。咸兴是朝鲜第二大城市,由东德援建,拥有化学、机械、纺织等重工业和轻工业基地,有“工都”之称。邓小平向金日成谈到,与包括朝鲜在内的许多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还很落后,农村也很穷,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并且提出今后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金日成表示赞同和支持。
1978年9月8日至13日,邓小平访问朝鲜,向金日成赠送雕花瓷瓶。
1982年4月
邓小平与胡耀邦一起访问朝鲜,打消金日成“改革开放的中国到底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虑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道路。经济特区建设如火如荼,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也逐步升温。这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引发了疑虑—改革开放的中国,是否还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作为朝鲜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政治盟友,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为标志,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走得越来越近;相反,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的关系日益紧张,对立严重;与亚洲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在1979年进行了边境自卫反击作战。金日成心中充满了疑虑:“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吗?会不会倒向美国?还是可以信赖的盟友吗?”
为了解开金日成的心结,同时向金日成介绍新任的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胡耀邦,邓小平和胡耀邦于1982年4月27日至30日共同访问朝鲜。这次出访,中朝双方举行了3次会谈。
第一次会谈中,双方主要谈到了中美关系、中苏关系。邓小平指出,中国与美国发展友好关系,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是重要原因,在涉及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上中国是不会让步的;中苏关系总有一天会改善的。中国在美苏之间不存在选边站的问题,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第二次会谈中,胡耀邦向金日成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方面会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引入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会坚持马克思主义,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次会谈中,金日成介绍了朝鲜国内情况以及南朝鲜问题、不结盟运动问题,邓小平则强调了加强第三世界政治上的联合和经济上的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壮大力量,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通过3次深入地会谈,双方了解了目前各自关心的核心问题和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找到了利益共同点,基本消除了金日成关于“中国会全面倒向美国”的疑虑。
1982年邓小平访问朝鲜,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出国访问
1982年9月
邓小平陪同金日成参观四川,金日成决心在朝鲜进行经济改革初步尝试
朝鲜在20世纪60至70年代经济发展要好于韩国,经济规模和国民总产值为韩国的1.5倍左右,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从70年代末开始,韩国经济发展开始增速,1974年人均GDP就超过了朝鲜,到了1980年人均GDP为朝鲜的2倍,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为了应对韩国的挑战,重新夺回经济优势,1980年10月,朝鲜劳动党提出了经济建设的十大目标。金日成认识到必须进行经济改革,尤其是发展和强化对外贸易,他还认为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中国是最好的榜样。
1982年9月,金日成访问中国。邓小平亲自陪同金日成到四川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参观。邓小平向金日成谈到了“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观点,金日成十分赞成。到达成都后,邓小平陪同金日成参观了四川峨眉机械厂、都江堰水利工程,并到成都市郊双流县白家公社顺风大队参观了沼气开发利用的情况。
金日成走进农户家里,观看使用沼气的炉灶、炉具,还弯下腰仔细查看沼气管子是如何通进来的。邓小平介绍说:“这东西很简单,解决了农村的大问题。四川省每年就可节约煤炭600多万吨。”金日成把随行的平壤市领导徐允锡叫到面前,要他仔细看看。当金日成看到一户社员家仓房里堆满粮食时,问道:“怎么家家都这么多稻谷?”邓小平说:“我们搞了家庭联产承包,包产到户,农民都有粮食了。”
通过这次访问,金日成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具体做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开始反思朝鲜全盘苏化的工农业经济体制,并在不久进行了经济改革的初步尝试。1984年9月,朝鲜颁布了《合资企业法》,以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1985年3月,又颁布《合资企业税法》和《外国人所得税法》,邀请外国企业来朝鲜投资合作。朝鲜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序曲。
但是,这个时期朝鲜的开放仅局限于具体的法规政策,没有触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加之对意识形态过于敏感,其开放对象只局限于苏联和东欧国家,这些举措虽然支撑了朝鲜上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也为以后苏联东欧剧变导致其经济大衰退留下了隐患。
1987年5月
金日成再度访华,邓小平说“每个国家和政党强求一致是不可能的”
新中国建立后,与韩国一直处于冷战状态。在国际交往中,外交上不承认,见面不握手、不寒暄、视而不见,国际会议你发言我退席。这种做法除了得到朝鲜的赞赏外,在国际上十分孤立,更重要的是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强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造成严重阻碍。
1983年5月,发生卓长仁劫持中国民航客机事件,韩国向中国释放了善意,很快把劫持降落在其境内的中国客机和旅客送还中国。中国政府为了投挑报李,在1983年8月申办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中保证,将为包括韩国运动员在内的所有奥理事会成员国派发签证。此后两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
邓小平认为,韩国是我们的海上邻国,经济发展很快,成就显著,国际上影响也比较大,与韩国改善关系具有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我们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就是要面向尽可能多的国家,让其来中国投资,开展多边合作关系。二是孤立打击台湾,韩国是亚洲唯一一个与台湾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如果我们跟韩国关系改善,甚至建交,对台湾是一个孤立和打击。
中韩要改善关系,中方需要让朝鲜接受这个现实。1987年5月22日,金日成应邀访问中国。
邓小平与金日成举行了会谈,一是谈到韩国举办1988年奥运会,朝鲜担心韩国借机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地位,希望中国带头以促使一些国家抵制这一届奥运会。邓小平强调:“办奥运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花很多钱,还有一个安全问题,苏联抵制过一次奥运会,看来不会再抵制,中国也没有理由不参加汉城奥运会。”谈到中韩关系的改善,邓小平特别谈到,处理国际问题需要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观察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每个国家的党都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处理问题,强求一致是不可能的。别的国家的同志要理解这一点。
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中韩民间经贸往来大幅增加,到1991年初双方互设贸易办事处。1991年5月,邓小平借李鹏访朝之机向金日成提出了朝鲜和韩国同时加入联合国的问题。金日成认识到这是大势所趋。1991年9月,朝鲜和韩国同时加入联合国,成为正式会员国,为1992年8月中韩正式建交铺平了道路。
1987年,邓小平在北京会见金日成
1991年10月
金日成访华,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要有两手
由于朝鲜的改革开放主要针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朝鲜失去了外来援助,同时也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要市场。1990年,朝鲜的外贸总额为47.77亿美元,到了1991年锐减为27.2亿美元,跌幅超过40%,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此时的中国,通过改革开放逐渐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1991年10月,为了学习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先进经验,同时在政治上向中国靠拢,金日成最后一次正式访华。当时邓小平因为年事已高,已不再会见外国客人,但这次还是破例会见了金日成。邓小平深刻分析了复杂的国际形势,并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要有两手。一手搞改革开放,一手搞“四个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两手中核心的是发展生产。我们的改革是先从经济上、从改善人民生活上做起,不是从政治上做起。我们不赞成西方民主,但是我们也确实要民主,要社会主义民主。东欧、苏联的事件从反面教育了我们,坏事变成了好事。问题是我们要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再把这样的好事变成传统,永远丢不得祖宗,这个祖宗就是马克思主义。
这次访问,金日成亲眼看到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就,坚定了学习中国的决心,回国后便向全党提出“贸易第一主义、轻工业第一主义、农业第一主义”的纲领。于1991年12月宣布建立罗津—先锋经济自由贸易区,简称罗先特区,基本照搬了中国深圳特区设立时的政策和做法。1993年10月, 朝鲜通过了外国人投资法等10多个法规,允许外国投资者在朝鲜建立合作企业、合营企业,可以在自由经济贸易区内建立和经营外国人企业,向外国投资者出租土地最长为50年。
1991年10月5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金日成
就在朝鲜的改革起步之际,金日成于1994年7月8日与世长辞。90岁高龄的邓小平深为悲痛,致唁电表示沉痛的哀悼。
由于苏联和东欧剧变导致的外贸急剧下降、金日成突然病逝、连年的自然灾害,此后几年朝鲜经济几近崩溃,再加上韩国的压力,美国又始终拒绝与朝鲜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安全局面空前恶化。朝鲜政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存问题,为了保证政权的安全,抓住军队,威慑对手,继任的金正日选择推行“先军政治”,并努力开发和研究核武器,朝鲜刚刚开始的经济改革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