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8:27
80后作家林森的长篇小说新作《岛》日前与读者见面,该作将写作聚焦于海南岛,以及由岛这个意象衍生出的关于海洋文明、关于孤独、关于时移事迁后人的生存状态的讨论,引发了文学界关注。
《岛》写了两个悲喜交集的故事:城市的发展,让有着千年历史的海边渔村面临搬迁,家人惊慌失措,而见惯风雨的“父亲”,以其坚韧心志带领一家人度过危机;因为一场冤案,他失去自由、名声、所有亲人,独自上到一个孤岛生活,四十多年的岁月流过,他与小岛终于活成了一体。
评论家邱华栋认为,放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序列里来看,林森的长篇小说《岛》是很独特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题材的特异性、海岛的孤决性使得作品呈现的空间很大。评论家杨庆祥认为,小说书写的岛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现实的岛,一个是精神意义的岛,精神意义的岛更重要,“林森试图重建一个中国人的多重生活空间,在这个意义上,《岛》提供了一个类似于海明威《老人与海》等经典剧作所提供的文化启示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杨庆祥还将《岛》看作“新南方文学”的代表。他说,以前的南方写作是江南、江浙一带,以汪曾祺、苏童的细腻温婉为代表,但是林森的写作是向大海深处延展的写作。这种写作意味着国内新的写作版图已经有了拓展。
作家林森这部新作是他来到北京之后写就,这种距离感让其对故土的回忆更厚实更充分。对此,《十月》杂志副主编季亚娅认为,通过这种抽离感审视自己的生活和风土,从而让创作产生出新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而《诗刊》主编李少君则坦言,林森的《岛》代表了他小说创作的成熟,他开始真正建构个人的文学之岛,精神之岛。作为一个曾经在海南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李少君认为,林森的《岛》除了对他本人的创作史有重要意义,对于海南岛历史的展现也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