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2 18:27
动听的音乐加上舞蹈般行云流水的动作,观赏性和艺术性都令人赞叹。在做了一些小功课后,艺绽君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花滑中的音乐。
音乐在花滑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非常彰显选手个人特色和技术水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节目的整体走向。
金博洋在本届冬奥会上演绎《卧虎藏龙》(刘平摄)
但你知道吗,最初的花滑没有音乐,是一项无声的运动。
“寂静”持续到了1932年,在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一支管弦乐队走上冰场,为所有选手伴奏,奥芬巴赫《地狱中的奥菲欧》就这样被循环演奏了12遍。
后来,随着花滑运动的不断完善,选手们的选择权增多。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适合的音乐,但仅限于无词的纯音乐,古典音乐自然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
比如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这首作品创作于1928年,题献给舞蹈演员伊达·鲁宾斯坦,并于同年在巴黎歌剧院首演。“波莱罗”原指一种西班牙民间舞形式,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没有拘泥于已有的民间舞曲音调,而是依照个人理解,重新进行创作。
直到今天,《波莱罗舞曲》依然是热门曲目,比如金博洋就在本届冬奥会上选用了这首作品。
而除了拉威尔《波莱罗舞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等经典的器乐作品,歌剧、舞剧也很受欢迎。花滑音乐的经典结构是“快-慢-快”三段式,需要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充分展现自己,因此情绪、主题鲜明的作品很容易成为他们的首选。
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胡桃夹子》,比如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比如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图兰朵》,再比如深受全世界各类听众人群喜爱的比才的《卡门》。
近年来,随着东方面孔在花滑中的不断崛起,一直被西方音乐制霸的花滑配乐,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东方元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破茧重生的中国名将陈露演绎了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知、相恋、抗婚、化蝶,她将中国那段家喻户晓、凄恻绝美的爱情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心中最爱的花滑配乐是什么呢?
-END-
艺绽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