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起点》以“当代舞台风格”创新展现红色党史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润

2022-08-17 22:28 语音播报

文娱

对比强烈的红与黑色调,十几把极简风格的椅子道具,几何线条切割的舞台空间、十几块多媒体电子屏环构而成的舞台背景……8月17日至21日,中国国家话剧院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的重点剧目《红色的起点》,再次搬上国家话剧院舞台。该剧以当代审美观照史实,着眼历史人物塑造,既强调青春洋溢的革命气质,又注重开天辟地的历史思辨与史诗格局,带领观众共同感受理想之火、信仰之光。

王昊宸 摄

话剧《红色的起点》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话剧团联合演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任总导演,罗兰任导演。该剧以著名作家叶永烈长篇纪实作品《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为创作蓝本,在忠于文献史料的基础上,调整了原著的线性叙事结构,选择1919、1920、1921年的三年“大事记”,以政论叙事体的方式展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诞生过程。整个作品用清晰的时间线将各个人物的活动连结,从史实的事件中提取故事,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融汇诗歌、历史、纪实等表现形式,创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诞生、发展及壮大的历史过程。

早在文本创作阶段,总导演田沁鑫和导演罗兰就在脑海中形成了“当代舞台风格”的概念。罗兰表示:“这个作品讲述的是一百年前青春热血的年轻人,他们希望通过革命去改变社会现状,所以舞台的颜色基调集中在黑色、红色,黑色代表冷静,红色代表内心的炽热。无论是舞台还是多媒体,线条都是直角的,这是革命的冷冽感和突破感。”

王昊宸 摄

因此,《红色的起点》的舞台美学气质鲜明,极简的色块和线条是舞台上的重要美学元素,几何线条让观众视觉中充满了“棱角”;红与黑的大色块撞色也增添了这段历史的先锋性与力量感;十几把椅子将极简风格的写意式舞美设计体现得淋漓尽致,几何切割的舞台空间、十几块多媒体电子屏环构而成的舞台背景、电子音乐等元素,都让《红色的起点》成为当代年轻人与一百年前历史的一场隔空对话,成为一台立足当下的“红色经典”。

剧组大胆启用优秀年轻演员,十几位演员年龄集中在23至25岁,每个人都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与青春热血,与一百年前参加中共一大会议的年轻人在年龄和状态上达成了高度契合。剧终时,所有演员共同在吉他伴奏下唱响根据老狼歌曲改编的《模样》:“………亲爱的伙伴,你看我们的模样,映照在梦想的墙上,从天真浪漫的最初,到拥抱一切的远方。我们多漂亮,一张干干净净的脸庞,记得赢了世界的时候,还要笑得像孩子一样……”这青春洋溢、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歌声,让所有在场观众都能感受到一百年前的青春风貌,感受到理想和信仰的感召力量。

大戏看北京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